好正的人生(十四)我愛最苦


世界上最難解開的結是什麼?
您可要獨自靜默,想一想,以自己這一生的生命經驗來解答這一題。
…………

我們是否曾經聽親人抱怨自己:你對別人都很客氣,對我卻很兇。
是否如此呢,我們對外人多輕聲有禮,表現中肯。而對自己的親人,關係越親,嗓門越像沖天炮似地,哇啦啦的,不肯留半分情面。
——且問自己,是否把親人當情緒的出口,言語犀利,事後又不知修補,端著“我是老大”的姿態,決不低頭。

對吧!凡夫就喜歡打“傷親拳”!她打過來,你可能急速用惡語重重反擊!深怕轟氣的傷口不夠深喔。
這時候的謾罵用詞最毒,狂噴貪嗔癡三毒水,以怨報親。這下子將有果報收的,因地心呀,已經撒播了一粒粒的惡種子,這就是「集諦」。
噴三毒水(集諦),不是不報,惡種子可能會發芽結果哦!毒水愈多,成長的惡果實愈快長大!可能今生,也可能來生回收。因緣果報,時候未到而已。別說她跟你很親,由親轉怨,只在一念間!
故《慈悲道場懺法》云:「一切怨懟皆從親起」。

有位六十餘歲的媽媽淚眼說:我的博士兒子對爸爸很尊敬,對我就兇巴巴,很不耐煩。女兒會跟爸爸撒嬌,對我就常給臉色看。
兒女的一個眼神,一句氣話,一念忿意,常常讓她陷入憂鬱情懷。不再需要她呵護的孩子們在職場上很有成就,反而她需要孩子關懷時,孩子總是回她:不要纏著我們!你時間太多去學點才藝吧。

這樣的畫面是否很熟悉呢?年輕時接送兒女到處學才藝,如今兒女反哺,也如此這般回饋;但是老了的媽媽,得依靠老身使喚自己的老腿去!

父母對子女的愛停不住!付出了全部,卻收不回。
夫妻的愛也停不住!結婚時付出了全部,也不一定全回收。男女情愛更煞不住啊!由親而怨而仇,是社會頭條從來不缺的大新聞。

世人無不盼望愛能長長久久,但不如人意卻十之八九。
——因為「無常」會作梗呀!它一直“恆常”地搞破壞!包括情感等所有變化的罪魁禍首就是「無常」,無常是宇宙間的自然運作。

放眼世間,親與怨的情執都好苦!任何以愛為藉口殘害他人的,都在證明恨是愛的影子。
真的為了愛他嗎,而殘酷的事實是…

釋尊說:眾生最愛的是自己,世上找不到一個愛別人超過愛自己的人。
說:
「由愛故生憂,由愛故生怖。」 
佛教認為愛他是根植於人性中對自己的貪愛,為「我執」。由於執著自我而愛(家人朋友等),念念想得到對方回愛(報恩),藉以袪除自我的落寞和孤獨感。

很多人看不到自己愛執的心念,早已嚐到違心之痛,卻不知這心酸酸,微細的怨念從哪兒來。請認清事實,親或怨,都是我愛,都是一個個的集諦種子,未來生死的根本。

慈悲的佛陀說:「若離於愛者,無憂亦無怖。」
這「離於愛」的離,是“轉化、轉念”之意。
然而如何轉念呢?
如佛經所云:
「依遠離、依離欲、依滅」而向於「捨」。
想離苦,唯一的法寶是「不執著」。捨,並非逃避責任,而是面對所愛盡心付出,但要「捨我執」而愛他。不執著自己的「所愛」——家人及朋友等。

如何捨我?
捨離難,難捨離!眼前能努力“付出”的是…
面對「我」的「貪嗔癡」,不噴三毒水。您所愛的人,跟您一樣,也受他自己的貪嗔癡業習左右;需要您的包容——包容他最愛自己,體諒他也正在受“無常的心念”支配著,他也有“我愛”之苦。
(梵寫於2017.10.23)   



 




好正的人生(十三)迷界因果

何謂迷界?依佛法說,是指「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阿修羅、人、天」等六凡的生命界。六凡屬六道輪迴的世界,是為迷界。——墮入迷界的「苦因」來自「集諦」。

二是「集諦當知當斷」。
「當知」——苦因來自“有愛”。集諦如種子,苦諦為果實;兩者為因果關係。
「集」就是集起苦因,又稱苦集諦。以解脫生死的角度來看,凡夫的“我愛”是煩惱製造機都以“我”為中心,愛之則生貪念,惡之則生瞋念,不信因果而生癡念,這貪、瞋、癡「三毒」,就是「集諦」的首領。
了解集諦源頭,仍「當斷」不斷,我們凡夫就只能守著六凡的生命,繼續輪迴。

除了男女、夫妻之情,包括父子、母女的親情,朋友的友情及同胞的袍澤之情,都是情愛。
佛教認為,世人所謂的情愛——其實就是眾生的生存意欲,是為「自體愛」。這是深潛在我們內心裡最深層次的,對自我的貪愛,源於自己的“生存欲”,又名為我愛。
這個我愛很“致命”的,吸引眾生要“再來”六道投生,而墮入迷界。

臺大醫院安寧病房,有一少婦照顧癌末的母親。
女兒阻止醫護告訴母親真實病情,她擔心老母崩潰,撒手人寰。
母女倆情深啊。每一天,必互相擁抱親吻,告白:媽媽(女兒)我愛你。少婦認為,愛會讓母親活下去。
果相法師在老太太昏迷病危時,送了少婦一台念佛機,教她為母親念佛迴向。少婦跟著念佛機念了兩天佛號,老太太幽然醒過來,精神如常。於是她將念佛機退還,改讓母親只聽名歌手唱的流行歌曲,這是女兒對母親的愛呀。果相法師很無奈。

次日,果相法師為在安寧病房往生的病人助念後,再去探望母女倆。少婦不耐煩地揮手表示:「好、好了!」表示拒絕談話。她可能是迷信法師會把往生者的穢氣傳染給母親吧。主治醫師對少婦說:果相法師很想幫你們,因為你媽媽剩不到七天的日子了。

從這個故事裡,您體會了什麼?
不捨愛別離,親情相聚很快樂,幻相破滅了,仍想抓住消失的泡沫,這才會有滅絕之苦!

有苦、有樂,都是自己的「心」在作祟,無關他人和事物。
由於「心」執取了,而產生「我、我所有」的執著。
我把母親留在身邊,就有人疼愛我,我心滿意足。萬一失去母親,我則孤獨無依,懊惱痛苦。
這個痛苦,由“我愛”而生。我以愛(欲)為名,想束縛他,卻反把「我」給束縛住。
愛,哪有錯?錯在看不見自己的心被「我」束縛而痛苦萬分!錯在誤認那個人是「我的」,怎麼可以捨下「我」!
(世間情愛的痛苦模式,不都是這樣複製嗎?)

親人的大限已近,此時的我,還不肯放手!不為她點燃光明燈(佛號)指引前程,不幫助她往生佛國世界。卻選擇唱這一段“我的心欲甲你攬牢牢…,攬到來生咱們再續前緣…。”
即便是輕旅行,難道不必事先安排目的地?來生的歸宿在哪兒?再生人間只有六分之一的機會啊!

您看見了嗎,凡夫由於一念我愛(因),將於六道中輪迴不已(果)。
迷界因果,昭然如是!
(梵寫於2017.10.13)   


好正的人生(十二)有苦無諦


《涅槃經》云:「凡夫有苦而無諦,聖人有苦有苦諦。」
所謂「凡夫」,是指心靈尚未經歷一番寒徹骨的人。
佛陀說,凡夫不能究竟解脫,是因為不了解苦「諦」。

凡夫在人間所有的生命經驗,不就是苦嗎?
人生有三苦:
1.苦苦:
如佛經所說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憂悲惱、怨憎會、愛別離、求不得等八苦,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經驗的,包括飢、寒、疾、役…等與生俱來的感官之苦。
2.壞苦:
情感、健康、死亡、財富、名位、欲樂…等無常變化之苦。
3.行苦:
現象界的遷流變化,如氣候變遷;以及心理極微細的苦受,凡夫不容易覺察。

上述這些苦,我們從出生以來,感覺並不陌生。早就認定“人生是苦”。然而,誰願意牢記苦字兒,誰不是趕緊找個樂字兒來取代它,苦過境遷之後,告訴自己: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。
我們為了做人上人,把吃苦當補藥,反倒是苦功夫長進了,還能「以苦作樂」。從此以後,認定了苦海是家鄉。

例舉個故事吧。
難民餓了好幾天,感受到的苦比一般人強烈,若有人送來一些飲食,吃飽了,還是覺得很快樂,忘了飢餓之苦。
某位大腸癌重症者得到治療,才剛減輕病苦,立刻偷吃炸雞漢堡滿足口慾,他忘記死魔仍在身邊覷視著呢。
一位生病的婆婆被媳婦禁吃垃圾食物,氣得咬牙切齒說:總比死後沒得吃好!
雖然「病從口入」這句名言印證了很多疑難雜症,但是享受美食是活著的快樂呀!

——然而,凡夫已經受種種苦,卻為何「有苦無諦」?
所謂「諦」,是正確真實、不顛倒之意。
「苦諦」的行相包括「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」。
凡夫「以苦作樂」,早顛倒了!總盼望以少苦來取代大苦,不只執著苦,也執著樂;執兩邊極端的,此心不顛倒亦難啊!顛倒豈能了知苦諦的行相欸。
那麼,聖人為何「有苦有苦諦」?
聖人「以苦為師」。
聖者於苦迫中看透了世間虛幻,了解樂亦無常!因此不執著世間之樂,心不顛倒故,真實體證「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」的「苦諦」。
聖者的心「無我」故,身苦心不苦。不避苦,亦不自討苦(樂)吃,他知道苦樂如虛空,皆無自性。
他受苦時,了知「這是苦」,但沒有「我在受苦」的想法。聖者修行是向內觀察己心,於苦、樂、不苦不樂受,皆不執不取。
這是以智慧斬欲愛,根除苦因,苦因沒了,苦果也就不生了!

相對於聖者,凡夫的心「有我」故,身心皆苦。
(我們)凡夫看不見“苦是生滅”的現象,是無常、無我,卻“執苦”以為常,因此不斷地對「苦」做出反應:
病痛時、哀傷時、憂鬱時…,離不了無數個「我、我…」。
我在受苦,我很不幸!我好苦!
重症時憤怒:為什麼是「我」!

您想一想,這不是自己把「我」推入痛苦深淵裡掙扎嗎?
以佛法來看,每一次的反應,都是與苦纏繞不休的因,這苦因反噬給自己將來會受更多的苦。
——若能轉念,是身體在痛,是它在受苦…。把「我」與「苦」切割。那麼,我們就不會因受苦而再造新的苦業。

請牢記「苦諦」!是我們人生真相之一。
佛陀說人生是「苦」——是從「一切有為法皆無常」觀察的。――學習聖者修行「有苦有苦諦」,心不顛倒。且讓這苦,就到此(生)為止吧!
(梵寫於2017.10.11)   









好正的人生(十一)苦從何來

不知苦從何來,如何了苦?
《雜阿含》第九一三經,有一個故事。
有一次,佛陀到恒河北岸遊化,暫時住在小村落的樹林裡。
村長慕名而來禮敬佛陀,提了一個困擾很久的問題:
世尊!聽說您能為人解說苦的起因,以及滅苦的方法;是否可以請您為我再說一次。

佛陀回答:假如我說你過去怎樣,未來會怎樣;你或許信,或許會更疑惑。現在我用眼前的例子說明,你要仔細聽,聽了之後要認真地想一想。

是的,世尊!
我且問你,假設村裡的任何一人被殺、被拘捕,任何一人發生痛苦的事情,你是否都會感同身受,也憂愁痛苦,甚至絕望呢?

不會,世尊!
為什麼呢?你是村長欸,理應公平關心所有的村民。  
世尊!能讓我感受到憂心痛苦,一定是我特別眷顧,我對他有欲愛的人;反之,都跟我無關。 
所以,以此類推過去、現在,乃至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痛苦,其根本原因就是眾生的欲愛。一切痛苦由欲而生,由欲而集起;以欲為因,以欲為緣。  

村長心開意解,大嘆: 
世尊!您這個比喻真是殊勝,真是巧妙啊!我有一個兒子,某日在外面過夜,隔天一大早我立刻派人去探望他,在僕人還沒回來通報的時間,我只能提心吊膽念著:希望他平安… 

佛陀再問:村長!如果當時你兒子出事了,你會不會痛苦哀嘆,甚至絕望呢?  
當然會痛苦絕望啊,世尊!   

那我再問你,在你還不認識太太之前,對她有欲愛的感情嗎?
不會的,世尊!
你是在認識她之後,才產生情愛的欲望吧?
是的,世尊! 
如果你太太被殺,或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,你會不會因此而產生憂心痛苦?  
會啊,世尊!

佛陀微笑結論:
村長,你可要好好想一想。『一切苦的生起,皆以欲為根本;由欲而生,由欲而集起;以欲為因,以欲為緣』的道理。
如果你心裡有四種愛,當四種愛念變化了,就會有四種憂苦生起;即使只有三種、兩種、一種愛念,當愛念變化時,憂苦必然會生起。
村長!心裡沒有任何執愛,就不會有憂悲惱苦了。沒有憂苦的人,好像出水蓮花一樣,潔淨超脫。

佛陀說到這兒,村長立刻得法眼淨——見法、得法;知法、入法,心裡不再有疑惑。他恭敬地合掌長跪:
世尊!我已經超越自己了。從現在起,我歸依佛、法、僧眾,終身為佛弟子,請為我見證。

見法、得法;知法、入法——見法,即證入初果,得證法眼。這是看見四聖諦,已知苦諦源頭,從此他已「正信」佛法,對佛法無迷惑,對生死亦無所畏懼了。

從這個故事裡,我們似乎已經了解苦的生起,源於欲,卻不能像村長一樣,心裡不再有疑惑,得法眼淨。
因為我們心裡頭仍藏私欲,並未如實明白苦「諦」的真義。

(梵寫於2017.10.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