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干說法(二十二)誰不願意把右手交給左手

 

仙人掌花/果相法師種植/攝影

布施有三類: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。

財布施可以得到更多財富;

法布施是分享佛法,可以得到智慧和才華;

無畏施是勸慰失意或恐懼不安的人,

或茹素(眾生不擔心你會吃掉牠)。

因此,無畏施可以得到健康和長壽。

這三類布施,哪一類較重要?

一般人多重視財布施,因為財布施簡單易行;

可是只做財布施會有副作用,對家人可能會產生“心理陰影”。

二十多年前,某居士常把孩子的壓歲錢拿來供養三寶,

引來十歲孩子的不滿。

女孩寫了一封短信質問:

“我的錢為何要捐給道場使用,對我會有什麼利益?”

確實如此,孩子怎會明白供養(布施)三寶的利益。

於是我勸她不要強迫孩子布施,免得孩子對佛教不滿。

告訴她有意願的布施,才能產生正面作用。

然而,她仍執意要為孩子做財布施,儲備福報。

二十多年後,女孩長大從事金融工作,嫁了有錢丈夫,

自建豪宅,她的資產一再增加,卻生活得非常樸素。

節儉是美德,但是對守寡的母親竟一毛不拔。

她一再拒絕母親,別說一千、一百也不給。

已經反感至極啦!母親有錢一定又拿去布施,

不是供養三寶,就是布施給窮親戚。

她很不開心:為什麼我辛苦賺來的錢要給別人用!

最近母女倆鬧僵了,母親抱怨女兒很自私。

深深嘆氣:唉!可惜我的兩個孩子都不信佛。

佛經有一則故事:

一位婆羅門生性慳吝,他連「布施」兩個字也吝惜不肯說。

他心裏根本不想布施給人。

後來聽佛說法,雖了解布施的功德,但多年習性已養成,

仍然排斥布施。

於是,佛陀教他先想像右手是自己,左手是別人,然後右手握草交給左手。

即使如此,他仍然猶豫是否要把右手的東西交給左手。

後來他轉念:左手也是我自己的手呀!

數次反覆練習之後,他有了布施心,終於願意布施了。

您會為家人和自己布施祈福嗎?

供養三寶——佛菩薩加持給我的,是右手交給左手;

我布施給眾生的是左手交給右手;

不論是右手或左手,不都是自己的手嗎?

眾生的痛,猶如自己在痛;

眾生的苦,猶如自己在受苦;

眾生解除困境的快樂,猶如自己在享受快樂;

我們與天下眾生,都流著一樣的血。

佛陀對初入佛門的學子,開示的教法是布施修福,

因為布施是成佛之道的入門功課。

三類布施都很重要,隨自己的因與緣,量力而為。

即使是小額布施,也要教化家人了解布施的意義。

(其實很多人不得不瞞著家人布施,怕家人排斥造口業。)

(梵寫於2022.8.21


 

野干說法(二十一)如何布施分配自己的所得

 

仙人掌花/果相法師種植/攝影

點閱網路新聞,負面的磁波猛然襲來,心裡不免被轟炸得幾無完善;

人心,真有這麼毒辣嗎?

這世間太多負面力量,還是多想一些美好的人與事,消除負面思惟。

人能左右自己命運的,除了善業,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。

我們追人間劇場,體驗最深刻的是什麼?

為了區區錢財,父子反目,母女成仇,兄弟結怨,手足開撕…;

夫妻之情不敵幾張鈔票,情義火化成灰…;之後就劇終了?

情與財,已經兩清了嗎?

唉!人算不如「業」會算,前世今生所造的業,不會善罷干休!

上窮碧落下黃泉,善惡業,必然緊追不捨。

除非瓜熟蒂落,受了果報,這(善、惡)業才會消融。

所以佛家說:隨緣消舊業,更莫造新殃。

既然我們生來人間,是酬業來的。

那麼生而為人,最重要的是什麼呢?

仍是一個字,財。有福報則有財。

生而為人,若沒有福報,不論從事任何行業,

都是讓四隻腳的錢跑得比兩隻腳的人還快,

「窮」一生之力,仍追趕不上它!

錢財確實長眼睛,很勢利眼的!

它只追有福報的人,被追的人喜上眉梢,富上加富。

佛陀有智慧眼,看清現實人生的需要,

所以對居士說法,首先是教人「布施修福」。

——因為財富是從布施得來。

然而,問題來了!沒有錢財怎麼有能力布施。

這不是要佛弟子去追求財富麼。

當然,佛弟子應該努力工作,勤快去追求財富。

因為缺少資生之財,無法維持正常的家庭生活。

而且,修行過程一定要有基本的物質條件。

不過佛弟子在追求財富時,必須先深信因果。

世間財富是中性的,心態正面光明,是善;心態爾虞我詐,是惡;

善惡的抉擇在人心,財富並無善惡之別。

但是財富是有因果哦!

前世不布施,財富會玩躲貓貓,如上述,你追財,財躲你。

佛陀對布施的開示因聞法對象不同,而有不同的說法。

例如佛陀在《雜阿含經》,提出佛弟子分配財富的方法。

佛弟子應學一技之長,正當賺取錢財。

然後把所得分為四等份

一分做為家庭的日常生活所需。

一分用作事業的週轉金,或投資,增長財富。

一分儲蓄,以備急需。

一分用來布施,及救濟貧窮。

但在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》中說,將所得分為三等份。

一分家庭自用。

一分布施給孤獨及貧窮的人。

一分救濟親朋好友。

而在《大般涅槃經》則說,扣除生活費用外,餘分為四。

一分供養父母及妻子。

一分供僧或道場。

一分布施給親友。

一分資助同事或雇傭者。

佛弟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布施方法。

總之,布施之前要先照顧家庭,支付親人生活所需。

仍有餘力,則布施孤獨、貧窮親友,或道場。

布施修福很重要,倘若心有餘而力不足,該怎麼辦呢?

(梵寫於2022.8.16

 

 

野干說法(二十)心念決定了未來命運

 

仙人掌花/果相法師種植/攝影

為什麼又寫孝敬父母極淺薄的因果道理,都老生常談了。

現代人多輕視因果,包括佛教徒也不一定重視,忽略一言一行的因果,

以為這只是勸人為善的八股思想。

如果您也如此想,那真的是百分百錯謬,太偏見了!

兩千多年前,佛陀於菩提樹下,睹明星而悟道。

佛陀所悟的就是因果律,即: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」

也就是,世間一切現象必有其前因,爾後才有其果;

前後的因果關係,縱橫交錯;因與果,相因相生,不可思議。

但「因果律」並不是佛教的獨家思想。

在現代的科學家、哲學家和物理學家的研究領域中,已承認這個宇宙軌則。

不論您是否相信,眾生的生命自始至終都離不開因果。

一位六歲小女孩常常跟著爸爸到佛學研究所,爸爸去上課,

她獨自上下樓去蹓躂。

她最喜歡做的遊戲是躲在角落裡,一聽到腳步聲,

突然冒出來大聲做嚇人的模樣,看對方被自己嚇到,

便高興地拍手哈哈大笑。

某日,一位法師被嚇到,指著她說:

不乖哦!你故意嚇唬出家人。

不一會兒,她又大聲嚇唬身材高大的德國籍佛學教授。

教授轉頭問法師:

您沒有告訴她嚇唬人的因果關係——她這樣做會得到什麼好的果報嗎?

您看這個實例,覺得德籍教授小題大作了,或者才恍然明白,

原來我們每一天的起心動念都含藏著因果關係。

佛家認為大至宇宙,小至當下這一念,都在因果軌道中。

心念決定行為——決定因果方向——更決定了未來命運。

所以,當我們心裡出現一個強有力的念頭,

務必要察覺這個念頭究竟要把自己帶去哪裡?

是向著善因果的好方向,或是向著惡因果的不好方向?

先看清楚自己這個念,是貪念,瞋念,或者是癡念…

——我們的命運就在這兒!

別過度忙著滑手機,不論框框裡的人事物多美好多醜陋,

那也是別人家的事,我們有限的思維看不透世間因果

不如回神,每天找時間把自己的心交給「空」。

不聽、不說、不想,真實面對自己,不要被感覺牽著走,不要被外境迷惑。

——只需要觀察自己的內心。

很多人出了不好的事情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。

假如自己不動心(念),別人如何能害自己,自害罷了。

看不透世間因果,總要看清楚自己內心當下的因果。

不論我們對別人做了什麼,這些最後都會回到我們身上。

嫉妒別人,謾罵別人,即使對方沒有聽到;

瞋念發出的惡果已經生長,就等著「緣」來成熟。

——因與果之間,還需要很多的緣,緣能讓果產生變化。

所以,善因得樂果,惡因得苦果,並不是絕對的。

善緣能改變不幸的人生,惡緣亦能使幸福人生轉為厄運。

——「六度波羅蜜」即是野干菩薩要告訴我們的大善緣。

(梵寫於2022.8.15

 

野干說法(十九)父母是子女修福的活寶

 

仙人掌花/果相法師種植/攝影

今生有福報是前世修來的,沒有福報,表示自己前世忽略這一項功課。

現代人以為享受一切,不必勞役就是有福,卻是念念損福而不自知,

因此不設防(不防來世貧賤因)。

我聽到最多不知修福的案例,十之八九,是晚輩對待長輩的刻薄和計較心。

老人苦之一:

老伴早逝,獨子成家多年,夫妻倆不事生產,

伸手牌的錢花光回家啃老仍享受生活,老媽既是金主也是奴僕,

出錢買菜還要洗切煮侍奉兒媳;年輕夫妻滑手機等著飯來張口,

老人生病無親子問候。

唉!這年頭兒媳不當面咒你老不死已經能跟孝字沾邊了?

人苦之二:

存一些老本是老人的安全感,家有老人的您,

給了父母或單親的一方孝親費嗎?

或者,您家裡的買菜錢恰如上述也是剝削老人的養老金?

甚至也是把老人當免費勞工,無限期使用直到老死,等來喪葬再當孝子賢媳?

晚了!晚了!家有老人是一寶,一對是倆寶,父母是子女種福田的活寶,

父母活著才算是寶,您這是把活寶當垃圾,不報親恩來世何以有福啊!

老人苦之三:

最苦莫過於親見子女為了爭產撕破臉,手足互不往來。

有錢的父母也有苦。假如財富能隨身捲著走,

斬斷兒女的非分之想,是否家產問題能一了百了?

自盤古開天地以來,不見有人能捲款捲房產去見閻羅王。

類似上例的老人之苦,世間不知有多少…

有一個人問佛:

請問我死了之後能從世間帶些什麼?

佛陀說:世間上所有的人、事、物,本來就不是你的。

辛苦打拼賺了很多錢竟然不是我的!那我活著有什麼意義?

佛陀說:你活著時候的每一個心行都專屬於你!這些你都可以帶走。

我不懂,什麼是心行?

佛陀回答:你心裏的想法(性格)和行為(業)。

這些都是你這一世的心行,也是你的遺產,來世你會“自己回收取用”。

無常是在一瞬間發生,而且沒有老幼排定的順序。

難道不是老人先走?

沒聽過這一句俗諺嗎——孤墳多是少年人。

有福則壽長,福盡則災事連發,或急病,或短命。

老人活著時恰巧子女也還活著,彼此才算是寶。

父母送給子女孝順植福的機會,懂得珍惜家裡才有活寶!

對父母尚存一私計較,一念不把父母當活寶,珍惜孝敬;

而是當做提款機,只想在老人活著趕緊挖寶。

這樣的因地心會是什麼果報?

果報是佛陀發現的宇宙真理,因緣果。

挖得一分,自損一分;一分慳貪因,一分貧賤果。

對父母惡言惡臉相向,自損的福報如水流,一去不復返,除非懺悔修心。

父親節前夕,子女問父親:您需要什麼,我買給您。

老父親開心地說:我這一生有你們五個孩子,都讓我很開心。

你們的行為沒讓我丟臉,也都很貼心孝順,我已經很滿足了,

不需要再買東西給我。

做人要知足哦!呵呵呵…。老人忍不住自言自語笑著說。

——這位老人家晚年歸依三寶,念佛後,越活越有智慧,

日日念佛,日日快樂、歡喜。

其實,世間有很多子女知孝、知恩、報恩,令人感動。

他們的孝行是基本德行,假如連基本的道德都做不到,

更別指望他們會衍生其他善行,濟助別人。

所以,來生必然不會有福。

 (梵寫於2022.8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