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因緣畫佛(7)有畫要說

大慈大悲釋果梵畫禪翼宣紙/ 工筆

前言

2022年1月寫「逆流之畫佛因緣『抗拒心』」後,拖延至今。

原本只是想寫畫佛因緣,沒料到竟這麼難。

牽涉到過往的人事,心裡出現障礙,只好擱著。

以「我」為中心的思惟,沒有出脫人我的塵囿,

不字字句句斟酌,這一字一句都會有因果!

面對如是因果,怎能不生敬畏之心!

1

跨年進入2024。

一月的某日早上,果相法師開玩笑說:

沒想到您還能活到2024嗄?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是啊!我也很意外欸。遂哈哈大笑!

這2024已過大半日子了,明年不知道還在不在?

想起2022年初,一位同門道友緊急託人輾轉找我。

聯繫之後,才明白果字(輩)法師聽說我病危需要助念。

雖然是誤傳,仍感謝同門中尚有法師願意雪中送炭。

不過,最近老病友確實常來串門,還日夜來找碴呢。

老而病接下來是病而死,沒有人歡迎這種老病友。

轉念一想,這兩位“老和病”都是學佛的真心道友,

不是好道友不會天天來提醒你﹕時日不多了!

活到像我已經七十過半的老人,不斷地溫習陳年舊疾;

因此應該珍惜,更要重視老病友!

2

四十幾年前,我沒有電腦,看不到網路的佛畫世界。

由於有故宮的佛畫和塑像圖片,即以此為心靈藍本;

直心畫自己理想中的觀世音菩薩。

我以為,佛菩薩像應該是中性的,非男亦非女;

一定要有莊嚴的眉眼,慈悲的微笑。

但是心在坑洞裡,怎麼能畫出菩薩慈悲含笑的眼神?

接受逆境磨煉不代表已經出坑,一點兒也笑不出來。

這種狀況,如何能畫出菩薩慈悲的眉眼和微笑呢?

幸好修觀音法門,作畫時直觀慈悲的觀世音菩薩。

把不想說的話用筆畫出,我心開始笑菩薩也微笑了。

正如一位居士看到菩薩的法相圓潤,問我:

法師!您胖了,是您才先胖,觀世音菩薩才胖的嗎?

3

很意外!真的有記者透過佛像說出我當時畫佛的心境。

每幅佛像都是畫者之阿賴耶識(業識)反射的心力。

所以我心畫出的佛像並非佛教藝術,而是禪修的功課。

禪修不必要靜態,不必坐在蒲團用功,不必參話頭;

畫佛菩薩的莊嚴像,同時也在參悟自己及淨化內心。

畫筆雖時時移動,但一心禪定,線在動,心不動念。

從草圖到一次次修正,到最後定稿勾畫白描再敷彩;

時時忘了時間,忘了自己;此心從逆往順,從有到無;

落筆即空,禪悅為喜,原來畫佛畫心不是逆境因緣喔!

有時用逆筆來畫長線還比較能順心一境,更為流暢生動。

因此體驗了善於用心者,逆境即是順境,順逆皆一如。

順筆能畫,逆筆也能畫;轉逆為順,這就是畫佛修行。

4

畫佛因緣文的緣起,只是想為學佛和畫佛者加油信心。

心病需要心藥醫,佛是三界大醫王;

畫佛可療癒心疾,畫佛可未來成佛。

後記﹕

「逆流之畫佛因緣」的標題簡化為「逆因緣畫佛」。

決定再寫時已跨2024,生命如流水,一去不返。

能做的事已不多,佛像這一支畫筆是要塵封了嗎;

2024沒有新作品,老病心枯,似已失去行願的能量。

——沒想到此文又拖到2025。

今天是元宵節(2025.2.12)﹕

中午夾了一粒燙嘴的芝麻湯圓,正要嚐試…

果相法師忽然丟來一句:

您今後吃元宵的日子不多了,您能再吃幾年呢?

果然是好道友啊!時不時就提醒我“老命無常”。

好吧!莫等湯圓冷硬了。

佛說﹕人命在呼吸間。

(梵寫於2024. 8.20)


念佛人(57)以佛的功德為因地心

 

 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

1

二十歲的年輕人接觸淨土法門後,遂開始念佛。

他真是善根深厚,立刻發願要往生西方淨土。

每天念佛,越念越有信心,於是也勸導親人念佛。

他直接跟父母說:

您們要念佛,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!

當果相法師告訴我此事時,我忍不住會心一笑。

單純的年輕人,他不懂很多人忌諱往生的話題;

況且父母沒學佛,怎知不會多想而產生誤會呢。

其實這孩子的信心和孝心令人讚賞——

以佛法來看,勸導父母學佛是報親恩的上上大孝。

明朝蓮池大師說:孝道有三種層次。

一者,孝養父母是小孝;二者,光耀門庭是中孝;

三者,接引父母念佛,永斷生死輪迴則是大孝。

2

印光大師說淨土法門:

「良由『以果地覺,為因地心』,故得“『因該果海,果徹因源』。

於一代時教中,獨為特別法門,其修因證果,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」。

白話釋義,「果地覺,因地心」是「因該果海,果徹因源」

的特別法門,不可以用通途教義的準繩來詮釋。

這孩子有智慧,勸父母修淨土法門,而不是修通途教義。

所謂通途教義,就是「因地心,果地覺」。

佛教有八個宗派,除了淨土宗,其他的三論宗、華嚴宗、律宗、

天台宗、法相宗、真言宗、禪宗等都是通途教義。

修行通途教義,必須經歷種種階位;

大乘佛教從凡夫修成佛果,有52個階位。

換言之,通途教義要修戒定慧、六度萬行,要斷惑證真;

凡夫從“因地心”修到“果地覺”的時間要三大阿僧祇劫。

三大阿僧祇劫有多久時間?

當世界經歷三次成、住、壞、空,就是三大阿僧祇劫,

大約要三十八億四千萬年的時間。

所以“因地心,果地覺”的通途教義是自力法門。

2

而“果地覺,因地心”則是淨土的他力法門。

果地覺——果地的覺悟,如阿彌陀佛。

因地心——凡夫因地發願修行的心。

阿彌陀佛的名號即是果地覺位的功德;

念佛,就是將阿彌陀佛的功德作為自己的因地心;

而且是「因該果海,果徹因源」的獨特法門!

獨特——唯一,特別的,通途教義都沒有的法門。

所謂「因該果海」——

我們在因地心(念佛)時,同時包含果地覺的功德。

而「果徹因源」,於果地覺位時,即已通徹因地的源頭。

意思是念佛即“因果同時”,凡夫發心念佛能成佛。

3

2011年8月,我和果相法師首次去五台山朝聖黛羅頂。

我們從山下一步步地走,走走停停,我氣喘如牛;

已經力不從心了,想停步又回不去,只能繼續向前登階。

修通途教義者,從發心(因地心)直到成佛(果地覺)

——也像朝聖登階梯,必須一步一步往上,不能超越次第,

要先斷見惑,次斷思惑,再斷無明惑…。

因此,凡夫要修行成佛太難了!

有沒有簡便快速的方法成佛(登頂)呢?

4

第二次去黛羅頂,不再辛苦登階梯了,我們改坐電纜車;

修淨土法門就像坐電纜車——咻咻咻…不久就登頂了。

坐上電纜車時,就等著登頂(念佛能成佛)。

念佛能快速登頂,是“以阿彌陀佛的功德為因地心”所致。

輕鬆登頂又能欣賞各山頭的風景,念佛人真是好命欸!

您家裡有尚未學佛,還沒念佛的親人嗎?

孝順父母不能等百年之後,應當及時勸念佛。

祝福您!一家老小,早日念佛,必當成佛。

(梵寫於2025.3.13)







念佛人(56)人生最後要託付給誰

 


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

1

一位信佛茹素修行了數十年的佛弟子,

囑咐跟自己相差十幾歲,唯一的閨密兼好道友。

她說:將來我往生的後事要拜託你操辦了。

道友說:沒問題,但是你先生和兒媳會同意嗎?

她想了一下,說:他們敢不同意,不怕我找他們算帳?

道友笑了:現在你是一家之主,死了就不是啦!

人死之後有什麼風險?不再是一家之主的風險。

如今她已跨過八十高齡,等著以後驗證“風險”。

因為她的家人都沒有任何信仰。

本來就不支持她信佛,怎麼會依她意願辦佛事。

好道友難為呀!

不重視度化家人學佛,風險真的不小。

再說,一般後事都是為生者籌辦,衝著生者顏面的;

人死已沒有話語權,神識走得不開心,又能奈何!

2

不少佛教徒確實有此難事,家人信仰外道更糟糕。

曾經有信仰基督的子女,堅持要臨命終的長輩受洗。

以自我為中心,深信“信者永生”的晚輩何錯之有。

老人念了一輩子阿彌陀佛,難道是念了一個寂寞嗎?

且來參考《雜阿含經》的一則故事。

摩訶男長者請示佛陀:

弟子學佛多年,時時憶念三寶,常行善常布施;

萬一不幸發生意外死了,那麼我將會投生何處呢?

佛陀慈悲開示:

放心!不必擔憂,不要恐懼,命終後不會墮入惡趣。

因為大樹會順著斜勢倒下,河流會順著低勢流下去;

你已經長時間修習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護念三寶;

而且也薰習持戒、布施、聞慧,心意識具有正信;

諸多善業會讓你的神識上升,往生安樂的世界。

3

常念佛、常布施、常歡喜、常隨喜他人功德…;

——正如時常把髒布洗乾淨,洗久了會出現泛白。

常生氣、常罵人、常慳吝不捨、常做白眼狼…;

——就像把白布染上各種顏色,染久了變成黑色。

佛教說,白業植善,將上升;黑業作惡,必下墮。

黑白「習性」的養成非一日之功,而是積久成性。

這個故事說明日常「習性」有「薰習」種子的作用。

4

您有沒有認真思惟,要把人生的最後託付給誰?

兒女不可靠,另一伴可能先走,道友只能助念一時。

除了阿彌陀佛,我們還有誰能託付,可讓人安心靠倒?

以唯識法義來說,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是淨識所變。

念佛淨化業識,能使本來沾了黑的染識漸漸洗白…

時時念佛,阿賴耶識就能時時熏習佛號,產生力量;

這種淨識的力量並非強制“臨終受洗”所能改變。

因為今生所念的佛號深植阿賴耶識,將永為道種;

念佛種子永不消失,有“恒隨轉”的作用,累世相隨。

不論今生是病死或意外走了,不必擔心有沒有人助念;

當阿賴耶識最後離開色身,念佛的習性產生憶念效應;

心憶念故,必感應阿彌陀佛來接引,往生西方淨土。

5

今生修念佛法門的人不必擔心有後顧之憂!

當大樹日日向著西方傾斜的時候,

最終結果是向西邊倒下!


(梵寫於2025.2.2)


念佛人(55)腳踏兩條船一定翻船

 


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

1

一位被病苦折磨約二十年的七旬老人傳來訊息:

我最近忙著念佛,也忙著照料自己的病痛;

現在一心只有念觀世音菩薩及阿彌陀佛。

……

看了之後,我還真是無言啊!

我立刻傳訊息回答:

您錯用心了!只需要專心念阿彌陀佛。

2

由於病太久未見好轉,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;

所以想要多念觀世音菩薩,希望菩薩庇佑平安呀。

但是,不怕久病一萬次,仍然擔心萬一死魔找上門;

平時也念阿彌陀佛,有備無患才不會臨時手忙腳亂;

萬一緊急要往生時候,還有阿彌陀佛可以依靠!

唉!這是典型的腳踏兩條船。

現實驗證了,腳踏兩條船的後果,一定翻船!

雖然船還在,但是人落海了,再落生死大海中…

3

印光大師開示:病者,應「以病為藥」。

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病——「累世輪迴」的大病。

這種病的唯一解藥就是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

服用這個藥方,不可以一暴十寒,也不可三心兩意。

必須如明朝蓮池大師所說::「莫換題目」。

也就是說,不要“朝念觀世音,暮念阿彌陀”。

老修行者也沒必要“朝念普門品,暮念彌陀經”。

兩邊都想討好,結果讓自己的“一心一意”破功!

4

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說:

「人生世間,凡有境緣,多由宿業。

既有病苦,念佛修善,懺悔宿業,業消則病癒。」

我們一生中不論是生病,或是遇到任何橫逆災難,

多數是宿世的業因,如今果報成熟,要歡喜承受。

了解這個道理,必須在有生之年多多累積善業功德;

而最大的善業功德就是念阿彌陀佛。

印光大師強調:

除了念阿彌陀佛,心裡不可以再有一絲毫別種的想念;

既不能盼望病情痊癒,也不能有希求保佑平安的想念;

如果有這種想念,那就是把自己的心與阿彌陀佛隔離了!

一旦與佛隔離,“保證”沒辦法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加持!

因為所有的疑難雜症是宿業導致,過去世的業結了果子。

醫藥難治之宿業,念佛恰恰可以消除宿世業障。

但前提是﹕

必須實踐——放下一切、一心念佛。

假如這一世的壽命未盡,念佛消業,病情一定會好轉。

萬一此生壽命已盡,一心念佛便能順遂往生西方淨土。

然而,習慣腳踏兩條船的人要注意了!

一心不能二用,一心不能二求,有求必應的關鍵在唯一。

5

淨土宗第八代祖師——

明朝蓮池大師臨終開示僧俗弟子﹕「莫換題目」。

一日莫換題目、一年莫換題目、一生莫換題目。

這才是真正的「一心念佛」。

再次提醒您﹕三心兩意,一定會翻船。

(梵寫於2024.8.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