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人(68)佛心眾生心本無差別

 


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

1

回顧前文已說明的——

「全事即理,全妄即真,全修即性,全他即自」;

這一段包含了“理法界,事法界,及理事無礙法界。”

接下來,說明“事事無礙法界”。

《要解》中藕益大師說﹕

我心徧故,佛心亦徧,一切眾生心性亦徧。」

 這個「我」是指個體的生命,代表每一位眾生。

我的心遍滿一切法界,佛心亦遍滿一切法界;

所有眾生的心性都遍滿一切法界。

因此,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法不是(我)自己。

心性徧滿故,這就是「事事無礙法界」了!

但是,為何眾生心能跟佛心一樣,心性遍滿法界?

因為「心性本徧」的思想,就是在詮釋眾生皆有佛性,

心的本質相通,心性不會侷限於一,而是遍滿一切處。

在眾生皆有佛性之下,眾生心和佛心沒有高下之分;

——若有差別,那就只有迷與悟的差距。

佛心看眾生,眾生都是佛;

眾生心看佛,佛也是眾生。

修行並非想要得到什麼,而是要顯現我們本有的佛性;

修心不是向外野放,而是向內收攝,回歸到心性清淨。

2

事事無礙,是說事相與事相之間,相互通融,彼此無礙;

一事與多事,也是一多相融,一中包含多,多中包含一;

可是,這「事事無礙法界」在現實中不容易融會貫通。

《要解》中藕益大師以燈光譬喻:

「譬如一室千燈,光光互徧,重重交攝,不相妨礙。」

今以車站為例,候車站天花板上必然懸掛許多盞電燈;

一盞燈光不僅能照射所有燈,同時也攝入其他的光;

等於一光之中遍入多光,而多光中又遍入於一光;

在多光攝一光,一光中攝入多光之下,燈光相融;

您看!一中包含了多,多中又包含一;

燈光重重攝入彼此的光芒,卻不會互相妨礙。

3

那麼,大與小又如何互容,重重無盡呢。

以地球和宇宙的大小來說明。

據最新估計可觀測的宇宙星系至少有2萬億,甚至更多。

可見地球在大宇宙的世界裡只是一個小星系。

但地球卻容納了無數的大山、大海,無數的眾生…

躺在草坪上,眼望天空,宇宙有數不盡的日月星辰;

在我們心裡,地球很大,跟個別的星球相比,夠大了。

然而這麼大的地球在宇宙世界中竟只是一粒星球而已。

地球很小但也很大,它包容了無數的人、房子、國家;

所以地球雖只是一,但這個一也是多喔!

4

再從局部和全體來說明。

一盞燈是車站燈光的局部,站內所有的燈光是全體;

而一燈中含有多燈投射的光明,又是局部包含了全體。

世間萬物,哪個不是一多相即、大小互融;

哪個不是如千盞燈光,光光互徧,重重無盡呢!
所以說,一中含多,一燈含攝了全體之光——

這就是《華嚴》十玄門中“一多無礙”不可思議法門。

綜合以上所述,即是信理。

5

總結六信,藕益大師說:

「信則信自、信他、信因、信果、信事、信理。」

六信的源頭從「信自」開始,起頭很難;

但是能堅持到最後的人更難!

有些修行人先信理,重視理論,缺乏實際的行動力;

就是把終點當作起點,結果兩三下就畢業,跟佛掰掰了。

有些人雖念佛卻是三天曬網一天捕魚,缺少長遠心;

念佛一日休息三日,阿彌陀佛常常被曬在心門外邊角;

欸!不願意請阿彌陀佛長住心裡,怎能怪佛不回應;

又怎能怪與佛心的迷悟差別越來越大呢。

(梵寫於2025.9.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