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人(18)妄想不妨礙佛光的光明

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(佛七講述)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峨嵋山/圓覺洞/千佛岩/林景維居士攝影

念佛兩天了,是不是看見自己的心,口念阿彌陀佛,心卻沒辦法定下來;

雜念妄想很多,念著念著常把阿彌陀佛給念丟了。

其實平常不念佛時,你妄想本來就很多,我們都是在妄想中過日子的;

自己不知道而已,現在開始念佛,才發現妄想多到甩不開;

這表示你已經知道用心念佛。

蓮友問我:念佛一直在打妄想,能生淨土嗎?

我們都知道,當你點亮蠟燭時,一開始會有濃郁的黑煙升起;

那是蠟油愈燒愈低、燭芯愈來愈長的緣故。

我們念佛的時候就像已經點亮蠟燭,蠟燭的光亮了,同時黑煙升起來;

黑煙如妄想,只要蠟燭一直亮著,黑煙不會妨礙燭光。

同理,只要堅持念下去,阿彌陀佛的光明就像燭光一直照亮;

因為妄想(黑煙)根本無法妨礙佛光。

所以,念佛人不要怕妄想,不要排斥妄想,也不要妄想去斷妄想。

你要斷妄想,等於多了一個妄想,煩惱上頭又架了一個頭;

頭上安頭,會引來更多妄想。

你刻意要斬斷妄想,等於是要把蠟燭熄滅;

但是燭光滅了使黑煙消失,佛光也消失了!

對治妄想的方法是持續念佛,讓佛光持續亮著,妄想自會漸漸減少;

你的心會越專注,佛光越來越亮,所照射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大。

念佛人不能因為有妄想而失去信心,佛的光明怎會讓你的妄想妨礙呢?

如果你不念佛,那是連閃爍的光明都沒有;

當你不點亮蠟燭(念佛)時,哪有燭光(佛光)!

但是仍然有人懷疑,不能一心念佛也能往生淨土嗎?

我們來看印光大師的開示,他說:

只要有信心有願心,即使沒有念到一心,也能往生淨土。

反之,如果沒有信願,就算念到一心不亂的程度,也不能往生淨土。

所以,念佛法門的重點是信願心,不是一心。

諸位想一想,你為何來打佛七,在這裡禁語七天,隨大眾作息;

早起晚睡,累了又不能躺下,還要守很多規矩…

唉呀!在家裡呆著多好嗄,好吃好睡,隨時能放倒;

又不必聽監香法師囉哩囉嗦,你為什麼要來?

因為你對阿彌陀佛有信心、有願心,才願意來念佛。

有信心就要真信,有願心就一定要懇切,每句佛號都是真信切願念出來的!

發出於信心念出於口的佛號,不求一心念佛,也能實現一心求往生的目的。

這種心念念出來的佛號,佛光四射,會被妄想遮蔽嗎?

很多念佛人被自己的妄想打敗,而失去信心;

以為做不到一心念佛,就無法往生淨土。

有這種疑念是對阿彌陀佛的願力沒信心,難道四十八願形同虛設;

阿彌陀佛“佛光攝受念佛人”的願是假的嗎?

佛教徒很喜歡點光明燈,當你念佛時,就是在心裡點了一盞光明燈。

點燈的善款是將燈供在寺裡,而你用心念佛,是把佛光點在心裏;

是把阿彌陀佛供在心裏。

——點在心裏的光明燈未來將指引我們往生淨土。

再提醒諸位!

不怕妄想,只怕沒有信願——

燭光不怕黑煙喔!念佛人點心燈,佛光會永遠指引念佛人。

(梵寫於2023.9.26

念佛人(17)在不安的生命中求平安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峨嵋山/圓覺洞/千佛岩/林景維居士攝影

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(佛七講述)        

以前在農禪寺於佛七中多次領眾共修和開示。

打完佛七後,總有蓮友希望能回溫開示內容;

無心插柳之下,意外保留蓮友記錄的文字稿。

檢閱之後,認定內容淺薄,遂放置多年無意修潤整理。

如今已七十五歲,老人心,快樂活簡單活,覺得自己越老心越淺薄。

轉念想:不如將就一些瑕疵吧。

內容雖淺,初學或學佛很久但現在才想要念佛的人,也許正好需要。

這麼一想,我就精神起來!不顧老病身體不適,整理文稿時不覺病痛了。

以下是1999年及之前的開示內容,淘汰部分後重新整理的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諸位!為什麼來打佛七呢?

可能有人會想:這還需要問嗎,當然是為了求生淨土!

來參加的很多中老年人,部分年輕人,女眾佔多數,這是什麼原因?

女眾對苦的體驗較深刻,成家的都有難念的經,未婚的也有難解的苦。

佛法說,知苦是入道因緣,所以你們來打佛七了!

這一生的苦受夠了,希望下輩子不要再受苦;

看見了心裡不安,希望這一世心平安人也平安。

你們都是對生命敏感度很高的人,知道念佛求平安。

念佛不僅能讓我們這一世平安,來世也能得大平安,

不僅讓我們餘生安樂,來世也能得大安樂。

因此,看見不平安的心,喜歡念佛追求安樂是最幸福的人。

前幾天農禪寺停電停水,我知道之後就趕緊儲備開水。

不僅將保溫瓶裝滿熱水,也把大鋼杯、小瓷杯都裝滿。

事後覺得自己很可笑,才斷半天水,就這麼不安心。

以前我在高雄分院也曾經為了停水而手忙腳亂。

將所有的水桶都用上了,還擔心不夠。結果水還沒用完電就來了。

其實平時常常忘了喝水,仍然被水轉了。

可見想要「心」不隨「境」轉,真是難啊!

921地震那一夜,猶記得自己被搖醒,台灣很多人來不及跟親人道別,

睡夢中沒機會醒來。

突然發生地震了,天搖地動,我們怎麼可能不心隨境轉?

當生命遇到亂流,遇到自然災害,怎麼可能不心隨境轉?

當我們被外境轉動時,心裡會驚恐害怕不安,失去方向…

念佛人在緊急時自然就念佛了,阿彌陀佛幫助念佛人安定心情,

不安的心也就平安了。

文化大學有一對夫妻每周末必帶孩子來參加念佛會,

兒女被父母影響,也很喜歡念佛。孩子們很幸福,

才念小二、小四就能體驗念佛的快樂。

這位教授有一次開車上高速公路,前車緊急剎車,

他的車撞上前車的同時,阿彌陀佛迸出來!

不只他直接大喊,後座的孩子也齊聲同時念阿彌陀佛!

出車禍了,車主都下車查看,前車和後車都有擦痕和嚴重撞痕,

而他的車子居然完好無損。

平時有念佛習慣,此時就會及時念阿彌陀佛,

這一念阿彌陀佛的心力非常大!妖魔業障嚇壞了!

再舉一個例子:一位蓮友陪先生一起去美國出差,中途遇超大風雨,

飛機上下搖晃,先生驚嚇過度身體一直發抖,不知所措;

她立刻閉眼定心念阿彌陀佛,勸先生也一起念佛。

她說:我先生平時不肯念佛,危機時刻願意念了。

我有心理準備啦!萬一飛機掉下來,就跟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。

已經做最壞的打算時,心情已安定大半。

出門難免會發生意外,即使不出門也處處暗藏危機。

生命的長短不是我們可以主宰,但心情卻是自己可以掌握的,

當我們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,在生命的不確定性中已經確定得大平安。

為什麼在不確定的生命中,念佛人能產生確定的平安感?

因為我們都知道,有生就有死,雖不在今日死,也將在他日死;

不確定的生命期限,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;

可是當我們把自己的未來交給阿彌陀佛時,我們的心落實了!

反正念不念佛都會死,不如早早念佛,即使生命尚未了結;

但是不安的心已經平安,不快樂的心已經安樂;

不論什麼時候什麼時間,就等著阿彌陀佛來迎。

但是念佛人不是等著死喔!不是悲觀的心情,而是盡心盡力活出每一天,

對家庭親人更加珍惜,這一生緣分盡後下輩子不再見的!

就算來生再見也是陌路人,彼此不知誰是誰的誰。

現在念佛安排好了後路,所以能安心活著開心活著;

等生命的最後,開心奔赴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,得大安樂。

諸位!現在明白打佛七的作用和目的嗎?

這七天要放下一切牽掛,把心交給阿彌陀佛,

恭請阿彌陀佛驗證我們的念佛心。

今晚說到這裡,南無阿彌陀佛…,起來大迴向。

(梵寫於2023.3.21

 

梵畫(79)觀世音菩薩「果修十二願」

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(之十二)

果相法師畫/紙本熟宣/工筆彩繪/2021

第十二、果修十二願:

「十二大願弘誓深,有情共證無上道。」

其實“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”之說,在大藏經找不到出處。

據《印光法師文鈔》中《批念佛居士書》一文提到,

印光大師對觀音讚文中「觀音大士,悉號圓通,十二大願誓弘深。」

的十二願之說不認同。

他說《大藏經》沒有十二大願出處,建議以「慈悲誓願最弘深」取代

雖然十二大願之說,可能是民間以訛傳訛,但與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契合,

並且每一願亦有經典依據,並非捏造;所以佛教團體仍然傳播十二大願,

網路上早有流傳。

世上不知苦,不知佛法能解脫苦惱的人很多,因此,逐一說明十二大願

我們都需要觀世音菩薩的救度和加持。

《華嚴經》云﹕ 信為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法。

信心如清淨手,能取佛法寶藏;有信心就可以納受和增長一切善法。

給大家說一個正信學佛者的真實信心故事。

台中瑞成書局是台灣最古老的書店,當日本人在台灣推皇民政策時,

創辦人許克綏先生為了維繫中國傳統文化命脈,堅持專賣漢文書。

1949年李炳南居士來台中弘法,許居士攜全家學佛,並護持佛教;

襄助李老居士創辦“台中佛教蓮社、慈光圖書館及慈光育幼院。”

有一天,許老居士跟他兒子正在聽李老居士講經,忽然有人急找許家父子。

他大喊:鄰居失火了!大火快要燒到你們家了,快回去搬(印刷)機器吧。

父子倆聽見了!竟然都不為所動,繼續聽經……

那正在燃燒的大火剛要燒到許家時,居然剎那自動熄火了!

父子倆這種信心就是一心,毫無疑念,真誠深信。

寫到這裡,想起普門品一句經文「功不唐捐」。

凡是為佛教所做的功德和努力,不會白白付出;

即使當事人無求,冥冥之中一定會有善果回報。

真誠的信心和善業,終究會回報到自己身上,這是因果律。

佛教說的信心,是正信,智信;不是迷信、盲信。

如果真心信仰觀世音菩薩,會從內心下功夫。

因為佛法是內學,要反求諸己,不是外求;

感應使人增長信心,內求使人增長智慧,開啟佛性。

外求感應是方便法,內學佛法才能釜底抽薪,解脫煩惱。

佛菩薩發願,每一願都是為了眾生,我們學佛也要學習發願;

信仰觀世音菩薩,就要以菩薩的慈悲為己願;

日常行為起心動念,不忘慈悲待人,這就是內學、內求。

我們該如何向觀世音菩薩學習慈悲心呢?

將心比心,同理心只是基本程度,從有我到無我——

從有我之慈心,到完全沒有利己的立場,只為對方著想;

對方不如己意,不如自己標準,仍然不動瞋心的是「慈」,

然後漸進想要拔除對方的苦,以他人之苦為己苦則是「悲」。

如此心行,亦僅能體驗觀世音菩薩對眾生慈悲的萬分之一。

正信學佛者,不會只祈求觀世音菩薩感應,而不修行佛道;

觀音菩薩第十二願,是希望「有情共證無上道。」

觀音菩薩十二願白話解說,到此結束。

我們都是被觀世音菩薩度化的眾生,要學習慈悲眾生;

用正面的影響力協助菩薩度眾生。

在魔強法弱的大環境,更要堅定信心,不被外魔外境干擾。

——這就是將佛法內學的智信力量。

念念觀世音菩薩是有福有慧的人。

祝福您!闔家平安喜樂。
(梵寫於2023.9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