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人(41)往生是正在進行的事

 


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

常慜法師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。

不論常慜法師念佛的功夫如何,他在剎那的一念;

以決定心捨身,然後一心念佛…。

這是平時已養成堅定的信念,日常中都有求往生淨土的意念;

從初發心念佛到臨終的一念,他和弟子的信願具足;

心早就決定方向,並不是臨時才抱佛腳喔!

我們回頭想想自己,在相同處境下,是否也會選擇當下往生?

其實這是在第一念就要決定了,沒有第二念,第三念…

以前聽過道源老法師說這個故事,轉述給大家聽。

一位念佛多年的老太太,念佛之後,總是向著佛像許願:

阿彌陀佛啊!您務必要來接我去極樂世界呀!

人間太苦了,我不想繼續在娑婆世界受苦;

求求您,一定要來接引我。

她每天都這樣講,十三歲孫聽了覺得有點煩,於是來個惡作劇。

某日,小孫子躲在佛桌下,等阿嬤許願之後,壓低聲音說:

好吧!你好好準備,我今晚就來接引你往生極樂世界。

老太太突然聽到阿彌陀佛的回應,嚇死了!

立刻搖手說:不!不要了!今天晚上太早了,我的塵世未了…

老人家的話還沒有說完,人已經嚇走了。

我們不要把這個故事當成笑話,出爾反爾,正是一般人的通病。

要知道「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」是求生西方淨土的基本條件。

你不厭離娑婆,等於是貪戀娑婆,既然貪戀娑婆;

捨不得放下擁有的一切,就不會有欣求極樂的決定心。

厭離心很重要,念佛人不厭離娑婆, 如何跟生死輪迴打戰啊!

三心兩意,不厭離娑婆就是沒有決定心喔。

《西方要決釋疑通規》說:

「雖聞彌陀淨土,發意願生,進退未恒;

心不決定,判為少善,不生淨土也。」

聽說彌陀淨土的殊勝功德了,於是發心要求生彼國;

雖然有此意願,但是往生很好,不能往生也可以;

這種模稜兩可的心就是還沒有下決定,既沒有決定心;

就只有極少的善根,根本無法往生西方淨土。

有些人念佛兩三年乃至數十年,心念總是搞不定;

進進退退,可能一年變卦幾次,念十天停半個月;

停了感覺不安心,於是又念。

你都不能搞定自己的心,如何能搞定生死大業呢!

如果你這樣想:

反正還年輕,現在還很健康,等將來老了,等臨終時再來念佛吧。

你沒聽過「孤墳多是少年人」這句話嗎?

死神會等人老嗎,死亡,分分秒秒正在進行中;

我們沒有人能逃過無常追索命債,命債就是業債;

福報用盡時,業報已了時,就是在娑婆世界的命盡時刻。

我們希望往生淨土,不是以後臨命終時的事;

而是現在進行式,分秒正在進行中…。

再回想常慜法師的故事,一念決定,立即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。

現在就用這個決定心來念佛吧! 

(梵於1999年彌陀佛七講述,寫於2024.6.13

念佛人(40)不造善不造惡者易生


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

有一部分佛教徒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但是對自己沒有信心;

總認為自己業障深重,善業不夠多,又沒有能力多行布施;

於是積極做義工,想要多累積善業,這樣往生淨土才沒有障礙。

這種觀念對不對呢?

欸!阿彌陀佛來迎,還得先計算這人有多少善業嗎?

我們要接引人信佛,是否要先知道這是善人有很多家產;

是有錢人才接引,沒錢(沒善業)的要靠邊站,是嗎?

現在再重複一遍,提醒大家。

往生西方淨土的關鍵不是靠你有多少善業(存款)!

《西域求法高僧傳》有一則捨命念佛的故事:

唐朝常法師,他虔修念佛法門,發願寫般若經一萬卷。

之後,他帶隨從弟子去印度朝聖,計畫從南海搭商船往蘇門答臘;

然後再轉往中印度。

商船有很多人搭乘,途中遇到大風浪;

由於貨物太重超過負載,船進水之後漸漸往下沉。

這時候大家都想轉搭小船逃生,船主緊急請法師搭小船。

常慜法師看很多人爭先恐後焦急想要逃命,每個人都想搭上小船。

他堅定地說:我不搭船了,把位子留給其他人吧!

常慜法師說完,立即雙手合掌念阿彌陀佛,沉入水裡。

而隨從的弟子們也跟常慜法師一樣,合掌念佛沉入水裡。

得救的人把這件事傳開,並記錄此事。

捨命救人是慈悲心,是很大的善業;

常慜法師和弟子是依此善業求往生淨土嗎?

我們先來了解智者大師在《淨土十要》中的開示:

「不造善不造惡者易生,念能一故。」

不造惡業者容易往生西方淨土,可以理解。

為什麼“不造善業的人也容易往生淨土?”

因為往生西方淨土跟自己的善業沒有直接關係!

造善業有善的執念,造惡業也有惡的執念,都是有漏業。

有漏的意思是有煩惱,執善或執惡都是煩惱心。

當我們臨命終時一念念及自己的善或惡,那就被善惡業擺布了!

諸位!還記得上次說﹕人生最後一念決定(來世)生處。

如果你最後一念生善念,當下往生善道,生惡念往生惡道;

這樣一來,根本來不及感應阿彌陀佛來迎喔!

不造善不造惡易生,就是“不思善不思惡易生。”

所以,藕益大師才說:「念能一故。」

這個念,是說佛念,一心念阿彌陀佛,念念相續。

信、願、行,才是往生西方淨土的關鍵。

由於常慜法師及弟子平時即虔修念佛,已經有信有願有行;

決定捨身時,必然是至心念佛。

所謂至心,那是絕無二念,唯存一念念阿彌陀佛;

阿彌陀佛是他們的最後一念。

不造善,是指臨終時不起善念,不造惡,是不可生惡念;

執著善惡念,都是輪迴娑婆世界的業因。

因此,並非學佛念佛的人不能行善;

重點是要將功德迴向西方淨土,迴向後就不要再惦記善業了。

諸位!念佛人的安樂就當如此——

我們向常慜法師學習,生時大安樂,死也大安樂。

今晚每一句佛號都要具足信心,每一步經行都有願心;

念念相續,步步生蓮花。

南無阿彌陀佛…

(梵於1999年彌陀佛七講述,寫於2024.5.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