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人(44)三歲孩與老參的業習

 

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

小璇很喜歡找果相法師說話,聊兩句也開心。

她禮佛之後,果相法師必請她吃茶點。

這一天,不知為何?

禮佛後居然快樂地跳舞了。

一邊跳舞,一邊喊師父快錄影。

果相法師二話不說,拿起手機錄下小璇的快樂。

之後,她與果相法師兩人世界,喝茶吃點心。

師父的東西特別好吃,茶很好喝,點心也好好吃。

吃完了!她滿意地要回家,跟師父說掰掰。

突然回頭說師父!請把剛才錄影的視頻刪掉。

果相法師不解為什麼要刪掉?

她靦腆地說:我覺得自己很三八!

哈!當年她才三歲欸

居然能看見自己。

某老參行者(參禪修行)非常重視生活細節。

有一天看見新進行者的行為不符合規則。

他立刻大聲嚴詞責備!

新進行者低頭受訓,不敢吭聲。

老參罵完之後,忍不住自言自語

我知道自己將來會下地獄!

他也看見自己了嗎?

能看見自己並能提醒「心」的人不多。

心是製造「業」的首腦,我們這個心啊,只聽自己的。

佛教認為「心」即是「業」。

心,是指一個人的內在精神狀態,跟業習息息相關。

每一個人的心,染污或清淨的程度不同,而有善惡之別。

染污重的人其「業習」較重,反之,業習較輕。

業習,像茶葉密封在香花罐裡,日久茶葉自帶花香。

人的性格也一樣,積習成性——心念引生的習慣性行為。

譬如常常動氣(悶氣);日子一久你自帶“氣場”;

別人不惹你,你仍然自動有氣場,人見人躲你。

心理素質決定一個人的行為傾向,心、行為、業習;

三者環環相扣,即落入生死輪迴。

《大乘密嚴經》卷三:「習氣濁於心,凡愚不能了。」

假設心是一塊白布,時不時就染一點紅黃綠,日久染成黑布;

染成黑色濁氣太重,凡夫無法洗白,直接下墮三塗。

業習就這樣,你讓業相續——老是生悶氣…

心像一只悶燒鍋悶久突然大爆氣,然後就“火燒功德林”了!

老參並沒有做壞事,罵人後立即思惟,後悔為什麼罵人呢?

因為他相信因果業報,所以才說自己會下地獄。

注意到了嗎?我們的業習氣,就是行為薰習出來的!

心決定行為,慣性行為養成業習,然後形成一種業力。

孩子今生的業習不深,能看見自己,思惟、抉擇,

及時中斷業相續,一氣呵成。

老參則積累五十年業習,染污嚴重,心思拐了幾個彎;

常常想多了,說他看見自己,又似看不見。

以老參時常爆氣的業習氣,假如不懺悔;

不斷除業習相續,瞋心的果報在地獄。

(梵寫於2024.7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