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台山朝聖記(三十三)神秘的文殊真容


傳說文殊菩薩居住、說法、演教的道場在「菩薩頂」。
菩薩頂是滿州語,意思是菩薩住的地方”
菩薩頂大文殊殿供奉歷代“最神秘”的文殊菩薩真容像,文殊駕狻猊的彩色泥塑寶相高坐佛壇上,是佛弟子最想頂禮的聖像。
達賴喇嘛曾經表示,希望有一天能朝聖五台山。或許菩薩頂也是他最想朝拜的道場。
菩薩頂始建于北魏孝文帝,初名大文殊院。唐朝時,文殊菩薩在此顯聖,露出了真容,於是被改為真容院。
文殊菩薩真容的典故是這樣來的:
唐僧法雲十二歲出家,由於天資不好,出家二十年仍記不住簡單的經文。別人笑他笨,就稱他為「牛雲」。為此,他一心持念文殊菩薩聖號,想要尋找文殊菩薩,希望能開智慧。於是來到五台山。
當他走到東台時,遇見一位老人。遂詢問之,老人說:你的笨,跟前世有關,不必再找文殊菩薩了。
法雲不肯放棄,走到北台,被風雪吹倒。意識朦朧間,老人又現身,說:你前世貪欲心重,墮為牛身。今生雖生為人,但是餘習未除,所以才會這麼笨!
老人說完,取出如意鉤,勾出他的牛心,曬一會兒,然後裝回去。
法雲醒來,不見老人蹤跡。驚訝原來老人是文殊菩薩示現的。從此,他閱讀經典,不僅一目十行;且辯才無礙,被真容院請為住持。
第二年,法雲和尚請來有名的塑師,名為安生。要他依自己所想的,塑一尊文殊菩薩像。奈何!塑像七次,七次破裂,失敗!
安生塑不下去了。
於是,法雲和尚安排安生到大殿塑像,他同時在大殿點燈,焚香誦經。不一會兒,安生在燈花中看見了文殊菩薩顯像。從初模到完成,文殊菩薩顯現了七十二次。因此,這一尊文殊菩薩的真容像在五台山是獨一無二的,傳承了千年。

真容院在明朝始稱「菩薩頂」,位於台懷鎮中心最高處,是五台山十座黃廟中的首廟,其地位之高相當於印度的靈鷲山。由於建築雄偉、金碧輝煌,很像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,所以又稱喇嘛宮。
菩薩頂本是青廟(漢傳佛教)道場。清代時,由於皇帝崇信喇嘛教,就將菩薩頂改為黃廟(藏傳佛教)道場,且直派喇嘛僧住持。於是菩薩頂變成皇家的寺廟。康熙皇帝來了五次,乾隆皇帝來六次;朝禮菩薩頂是皇族到五台山的重要行程。
皇家寺廟的建築與一般寺廟有何不同呢?
皇家寺廟的殿宇多為黃色琉璃瓦和紅色宮牆,外觀似皇宮,山門前牌樓是五台山唯一的四柱七樓形式;其內部設置都是藏傳佛教的特色,殿外則設置轉經輪,及於樹上懸掛五色旗。由於皇室青睞故,寺內有不少禦筆親題的碑和匾。
菩薩頂轉經輪
果相法師留影
文殊殿重建於清代。可想而知文殊菩薩像的面目亦煥然如新。柱子上掛著桃形小匾,上面寫滿梵文咒語。殿內有金碧輝煌的鎏金法輪,四周更有石雕的迴廊環護,烘托文殊殿的莊嚴富麗。
我對藏傳佛教的一切頗為陌生,無法產生共鳴。但是見到莊嚴佛像的聖容,亦肅然拜之。
藏傳佛像依照喇嘛教經典塑像,文殊菩薩的頭身多半是側彎,傾身動勢的美感,顯得特別活潑。而漢傳佛像多四平八穩地盤坐,沉靜內斂。
菩薩頂供奉的文殊菩薩造型則與漢傳佛像差異不大。 
(梵重寫於2018.4.8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