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台山朝聖記(三十四)菩薩住處故事多

菩薩頂帶箭文殊殿門前一對柱聯:
聖凡交泰寧知澡浴池邊一箭,
龍蛇混雜曾聞金剛窟禮三三。
佛教經典並沒有“帶箭文殊”的出處。
上聯點出帶箭文殊菩薩的故事,雖然是傳說來的,卻饒有趣味。
下聯則說唐朝文喜禪師初到五台山華嚴寺,遇一老翁帶他進入另一間金色晃耀的寺廟時,兩人的對談。
文喜禪師請教老翁,用甚麼方法領眾?
老翁說此寺“龍蛇混雜”,凡聖同居。
文喜禪師問寺眾多少?
老翁答:前三三,後三三。
文喜禪師聽不懂參不透,不好意思再問。
回程時,遂問送行的童子:
「前三三,後三三,是多少?」
童子大聲喊:大德!
文喜禪師答應:喔!
童子反問他:是多少?
文喜禪師又愣住。
只好再問童子,這是什麼地方?
這裡是“金剛窟”般若寺。
文喜禪師恍然明白,老翁即是文殊菩薩化身。他忍不住悽悽然,悲嘆自己俗眼認不出文殊菩薩。
此時,童子與寺剎那消失。只見天上朵朵五色雲飄來,文殊菩薩騎著金毛獅現於雲朵中,稍後,漸漸被另一朵白雲遮覆,不見了。
帶箭文殊菩薩像執劍文殊菩薩像
「帶箭文殊殿」的佛壇上供有兩尊文殊菩薩塑像。一尊為神秘的帶箭文殊菩薩像,另一尊為執劍文殊菩薩像。帶箭文殊菩薩坐在獅子背上,坐獅的頸毛、尾巴呈綠色。
帶箭文殊的故事被後人繪聲繪影,應信其真實,因為佛菩薩應跡示現,其實是為了度化眾生,而非為炫耀神通,故顯神秘。
帶箭文殊的典故是這樣來的:
據說康熙皇帝從北台進香回來,經過澡浴池,看見婦女們聚在池邊洗衣服,池內竟有比丘裸身洗浴。康熙甚怒,舉箭射中比丘的右肩,比丘帶箭逃了。於是康熙循血跡追到菩薩頂,發現那支箭竟插在文殊菩薩像右肩上。他恍然大悟,原來是文殊菩薩示現了幻像啊!是自己錯射也!遂敕封此殿為「帶箭文殊殿」。
以前來菩薩頂的人,確實看見帶箭文殊菩薩像右肩上刺著一支箭,之後此箭被班禪大師取走了…。
雖無箭可以存證,但康熙皇帝的封號「帶箭文殊」,流傳至今。
菩薩頂觀音菩薩像
菩薩頂宗喀巴大師聖像
菩薩頂蓮花生大師聖像
比較特別的,大雄寶殿前面供奉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像。另外,在祖師殿的中央供著一尊蓮花生大士聖像。殿中幡幔高懸、經案、鼓磬、法器羅列有序,兩側牆壁上掛著唐卡——繪在布帛上的藏傳佛畫,都是藏傳寺廟佈局與裝飾中所獨有的。
菩薩頂雙銅塔
菩薩頂山門前有一座雙銅塔,雙銅塔為覆缽式,其銅塔建造精美,四面有佛龕,中間皆有銅佛像。
我生平第一次參訪藏傳寺廟,難免與印象中的漢傳寺廟比較其差異。然而行程匆忙,沒想到要拍金剛殿的護法神。
藏傳寺廟供奉護法神的殿堂稱為金剛殿,供奉密宗五尊護法神,有吉祥天母、法王金剛、大黑天金剛、大威德金剛和毗沙門。漢傳寺廟則稱山門,中間是彌勒佛,背後供奉韋陀菩薩,兩側為四大天王。
菩薩頂入解脫門
好喜歡殿堂迴廊古色古香的感覺。遂商請果相法師站在前面,讓我拍照。其實是想留寺景吧,方便記憶中國,記憶菩薩頂的氛圍。
菩薩頂迴廊一景
當然,為道友存證“到此參訪”也是必須的。
遠眺菩薩頂
往下走,到另一個行程。
回首遠眺,在一片青磚灰瓦的台懷鎮寺廟群中,唯有菩薩頂金瓦覆頂,恍惚間,好似看見一座金色的佛國,高高佇立著。難怪菩薩頂有“五台山金頂”的美稱。
(梵重寫於2018.4.8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