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回已解釋苦諦、集諦和滅諦。接下來如何修行道諦。
說明之前,先簡略複習整理,以拾回印象。
佛法說,「正見」有二:
包括「世間正見」和「出世間正見」。
「世間正見」就是深信:「有善惡、有因果、有業報、有凡聖」,積極止惡行善者,來世不墮三惡道,得生人間或往生天界。
不過,具世間正見,只能使自己來生更好,並不能免於輪迴,受無盡的生死。
「出世間正見」則是洞察「四聖諦」以及「緣起法則」。
「四聖諦」有「苦諦、集諦、滅諦、道諦」,已如前述。
此中,苦諦為果(果報),集諦為因(煩惱),這是迷界因果。
滅諦為果(涅槃),道諦為因(修道),這是悟界因果。
凡夫實踐四聖諦可以“超凡脫俗”,成為解脫的聖者。名之為聖諦,這是在三界六道都能如實驗證的。
上來已經述明前三,苦、集、滅。
四是「道諦當知當修」。
道是滅諦的因,有現在修行的「因」地,才有未來證滅的「果」位。此「道」是諸佛歷劫以來都走過,通向「自由」的解脫方法;又名為“道心、道路”。不僅助長行者道業,還能趣向涅槃路。此「道」細化有三十七道品,大義則是「八正道」。
釋尊初轉法輪時,說了「四聖諦」與「八正道」,入滅之前,度化最後一位弟子須跋,當時也說「八正道」。「八正道」是開啟解脫之路的鑰匙。
而開啟八正道的第一道鑰匙則是了解四聖諦。
然而,四聖諦的「聖」,不是用來較量凡聖差別,而是清淨、無依的意思。
無時不見「苦、無常、無我」。
我們於日常生活中,如何思惟四聖諦,使之成為修行。
一、思惟苦諦:
我為何會受苦(身心皆苦)?
從外境引起的苦,觀察到內心細微的苦。
如實了解苦諦:比如生病了,冷靜觀察身心的痛,或苦;然後清楚明白,這是苦…。但並非「我」在受苦。也不是用主觀的情緒去感覺「我很苦」。
釋尊說:「五『取』蘊是苦」。五蘊即世間,就是個人的身心世界。因為,我們執取了(身心)才會感受到苦。
例如生氣時苦嗎?一般人很少覺得生氣別人是自己在受苦。為何生氣會苦呢,我在生氣,我很氣…,一切都因為執取了「我」而受苦。俗話說,拿別人的錯誤在懲罰自己。
二、觀察集諦:
原來一切苦來自我的業習(貪嗔癡等心造成的)。煩惱時,自己的心是被「誰」綁架了,苦從「我」來。
三、尋求滅諦:
我要解脫所有的苦(身心清涼)。
四、學習道諦:
依止釋尊教法,修行「八正道」。
《阿含經》記載,釋尊一生所說教法,最能表達其整體性的,就是「八正道」,又稱八聖道。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,故名為正,這是我們從迷界此岸,渡到悟界彼岸的途徑,故名為道。
八正道包含「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。」
八正道的意義,在指引我們如何把“道心”融入生活,雖在世間,卻能以出世間的心態,一步步地往菩提道上前進。
(梵寫於2018.1.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