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心燈——不花錢的布施

多年前,曾在新竹認識一位退休老師,她說:我也是佛教徒,都宅在家裡研讀佛經,不喜歡去寺廟。她看我只點頭不說話,忍不住自己說出原由。

去寺廟嘛!都是要花錢的。打齋、點燈、消災、拜懺啦,一大堆名目就是要讓人捐錢,去了很沒意思。(明白了,她就是捨不得布施。真是因小失大啊。)

我轉頭與另一朋友說:你知道有不花錢的布施嗎。

她立刻否決:怎麼可能,布施就是要花錢的,才叫布施。(奈何!她居然不信。)

佛教給人的印象就是化緣,對不知化緣真實意的人,我多說一句布施功德,豈不是讓她誤會正想藉機化緣。

說法要看人時地的因緣,我知難而退,兩方都省心。

有一位婆羅門跟釋尊訴苦:

為什麼我做任何事都不成功?

釋尊說:因為你向來不肯布施。

婆羅門哭喪著臉:我已經一無所有了,沒錢怎麼布施呢?

釋尊開示:不必花錢,也可以布施修福。

這是《雜寶藏經》第六卷,佛陀說有「無財七施法」。

經文中「於父母、師長、沙門、婆羅門」,這是指對長輩、僧眾、師長的布施,可衍生為對一切人。

一、眼施:您會對人翻白眼,或斜眼看人嗎?應該不會。這是白目,有情緒無理性,有惡意無善心的人愛做。眼神透露當事人的良善或傲慢。用最大的善心待人,眼神慈和,使善心循環,即是眼施。未來的善果很大,名列第一的果報。

二、和顏施:對人慈眉善目,常保持笑容。我們總是把壞心情掛在臉上,一個笑容就可化干戈為玉帛,尚有布施之德;不給人好臉色就無法「和顏悅色施」,太可惜了!須知,時時對人微笑,來世可得端正之相,成佛之後能得真金色身,名列第二的果報。

三、言辭施:說話的語氣和態度柔軟,常說“對不起、謝謝”;以表達自己的善意,不說粗暴語、惡語、狠戾語,不說恨不得人家氣死的話;未來可得辯才無礙,使人信受的善果。是列為第三的果報。

四、身施:對長輩、僧眾、師長有禮貌,要先起,後坐;以恭敬心服其勞;或無酬服務一切人(義工);或以整潔的穿著和儀容接待人,令人歡喜,都是身體布施的表現。未來可得端正之身,此為第四的果報。

五、心施:做以上四種行為,若猶豫勉強為之,不是心甘情願,或假意奉承,言不由衷,或布施後心存悔意,則上述善行皆非供養,也失去布施德行。若是真心實意,具恭敬感恩的心來布施,未來當得智慧明了的果報。

六、床座施: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年長者,或身體殘缺體弱者。座位的意思,包含個人的地位和名譽,不邀功不沾名利,未來果報可得七寶床座,成佛時得師子法座。

七、房舍施:提供房子給需要的人住,包括父母親人、僧眾、師長等,甚至給大家共修使用。布施房子,未來將會得到更多的房子,由小房變大宅,由一房變多宅。正如佛經所說:「捨一得萬報」。

這七種布施,除了房舍施需前世積福,今生有餘宅布施;只不過,雖可福上加福,卻需要對方來成就這福田。可見「心施」更不可少,少了感恩心,一個巴掌不能響,您想布施也沒機會。

此外,其他六種布施,我們哪一樣做不到?

凡夫的病根在「我執」,念念為「我」。而學佛的人深知布施真義在於「捨」,七施不花錢,但要捨下「我執」。我執堅固者,難以心施;您對長輩或家人是否如此?一個笑容值千萬金,才捨不得布施呢。自己人最難,天天當面錯失積福良機。

總之,前世不知修福,導致今生福報不足,生活和事業多困境,「無財七施法」是解方之一。

信或不信,是您的因緣喔!

(梵寫於2020.7.5

 

 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