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恩(十二)死亡之後


台灣人(祖先)多來自中國,普遍的禁忌話題是死亡。
死這個字,被認為很不吉利,憤怒罵人時,大吼:你死好!
罵的人很出氣,被罵的覺得非常晦氣。
中國文化中,只認生,不能談死。
孔子說:未知生。焉知死。
華人都因此避諱說死字。
親人也不能僭越,不能主動談論死亡,唯一能接受的,是由身體自己“順其自然”,不得不被“消失”。倘若由人先說,似乎說了死就會立刻死一樣。

因為不知道“死亡之後”會如何,而產生迷信和恐懼,避諱死亡話題。
佛教對死亡的態度跟其他宗教不同,認為“死是未來的生”,死,是生命的轉換,死是再生、再生不止…
那麼,人死了之後,還「有」存在嗎?
多數人以為,人死之後會化成靈魂,存在於異度空間,並四處飄浮,尋找投生之處。
前文,提到眾生是有感情的動物。
「眾生」是否包括世間所說,漂浮在空間的靈體?
是!他方眾生確實存在於人類肉眼不能見的時空世界。
但是,佛法不認為有一個真實不變的,稱為靈體、或名之為靈魂的個體。

眾生另一層意思是「眾緣」所生。
佛法說,「因緣和合」時,(眾生)生命自然會出現。
漢傳佛教普遍有中陰身之說。
人死後,等體溫冷卻,第八識才離開身體。
此時亡者不知道自己死了,初感覺,心靈一片光明,舒適輕快。然後漸漸昏鈍,他能看見家人;但家人對他卻視若無睹,因此內心極為憤怒、悲哀,好像魚在熱砂中一樣煎熬。直到發現自己沒有身影,才接受已經死亡的事實。
這個過程對亡者來說,歷程非常驚悚。
神識痛苦今後無所依靠了…。

先說明第八識,或稱神識、識。以下用神識說明。
佛法稱神識是「業種子」的倉庫,裡面含藏、收藏了個人生命的全部記憶。——眾生入胎之前,神識先報到,死亡身冷之後,神識最後離開身體。
神識不只記憶今生,亦包含前世所有大小善惡事,凡是還沒有成熟,尚未受報的善惡業種,都在這裡妥妥收藏著。

再回頭說。
眾生死亡後,於神識轉世之前,中間歷程會出現一個無形的「存在」。——這個存在是依亡者生前的“自我和習氣”幻化出來,長相與生前一樣,稱為「中陰身」。
中陰身以意識為主宰,結束了一期生命等待下一期生命開始的“中間存在”,他並沒有實質的肉體,身形縮小,以香氣為食,色身極細微,凡夫肉眼看不見他。

由於沒有身體束縛,善惡業力也尚未形成;所以中陰身很自由,可移動往來於天地之間;具他心通,能閱讀人的心思,能遙見要去的地方;高山鐵壁都檔不住他,飛行速度比光速還快,而且應念而至。
然而,中陰身飄忽不定。移動方向取決於過去的業力和習氣(這個很重要,受業力和習氣影響)。
他心裏極為孤寂、悲淒。
此時尚未依附六道中的任何一道。
等待因緣成熟時,才會以各種方式去依緣轉生(六道)。
——「因緣和合」時,生命自然會出現!

至此,也許有人疑問,這不是跟靈魂類似麼。
靈魂是西方人說的,中國人則說魂魄。
佛法不認為有永恆不變的靈魂或魂魄在承擔善惡業報。
下回再說死亡之後。
不怕死,請等待喔。
(梵寫於2019.11.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