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佛修行(二十五)臨摹與抄襲(上)


張大千畫《初唐大士》

臨摹是張大千一生當中最重視的創作基礎。

他臨摹古人的畫作下了很深的功夫,其廣,令人難以想像。

例如他的敦煌之行。

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,是採用“復原的臨摹”方法。

強調要完全一絲不苟地描繪,不可以參入自己主觀的見解。

他細膩地臨摹每一筆菩薩的手相,心神領會,以致能從不同的手相分辨歷代佛菩薩像的佛手,甚至可以從佛手判別是隋畫、唐畫或宋畫。

——因為敦煌壁畫包含歷代不同的繪畫流派,及不同的藝術表現技巧。他用心臨摹中,發現敦煌壁畫並非一般工匠所能畫,而有專業的畫家參與指導,認為唐宋畫家必然畫壁畫,敦煌壁畫其實是畫家交流融合後的創作。

他說,傳統藝術的根源是由「民間藝術、文人藝術,宮廷藝術」三大部分構成。敦煌壁畫正是如此,一些無名畫家創作敦煌壁畫,他們的作品不比同時代的大畫家遜色,如閻立本和吳道子。

因此,張大千敢於獨闢蹊徑,遠途去敦煌臨摹壁畫。

他不只復古敦煌壁畫,還找到了中國繪畫的生命色彩,石青色和石綠色,而這也是他之後創作潑墨畫,並大放異彩——潑彩畫的核心顏色。

其實,張大千的早年畫風,是由明末四僧的筆墨入手。

那是別於傳統的風格,而以文人的理念作畫,如東晉顧愷之的《女史箴圖》為代表。

當他到了敦煌,看見隋唐壁畫的風格後眼界大開,他被雄偉精麗、壯觀的構圖、絢麗的色彩,及佛菩薩的法相莊嚴震攝了!原來信仰的精神和專業畫家的執著,竟能讓內心的熱力外溢出來,影響更多世人。 

這種畫風絕不是飄逸的文人畫風可以比擬!

為何能無懼於生活環境的惡劣,且循序漸進,決不取巧?

可以說,古人對宗教藝術的執著與虔誠的心態,感動了他!張大千在臨摹過程中,發現佛畫藝術之美,他不僅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層次,也將心融入高古之境,成為日後創作的泉源。

十之八九學畫的人,幾乎都排斥這種傳統的學習步驟。

然而,張大千以臨摹為學習的跳板,最終並不以臨摹為目的,他的宏大目標是創作。

如他所說,不攝取古人的經驗和資源來創作,其作品必流於空洞而淺薄。

對輕視臨摹學習的年輕人,他說:

臨摹如讀書,如習碑,幾層見不讀書而能文,不習碑帖者而能善書者乎!

(需要一再強調,重複提醒。)

最後,本文留下一個問題:

臨摹既是複製,抄襲也是複製;

臨摹與抄襲有何不同?

 

(梵寫於2020.9.2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