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
1
什麼是業習,個性就是業習,習慣性的身心反應。
在日常生活中,對人事物有不假思索的過激行為。
──譬如對方不如己意時,拉臭臉或罵人!
過去如此,現在也如此,這是瞋習。
佛經有一則故事:
佛陀托缽時遇到一隻大狗對祂狂吠,這狗脾氣糟透了。
祂觀察到這隻狗的前世是這家主人的父親。
於是佛陀對大狗說:
你前世做人脾氣就是這樣,如今生做狗,脾氣還是這樣。
大狗聽到這句話,躲到角落悶聲不樂,不再吃飯了。
後來家主追問佛陀,很不開心地說:
我的父親時常樂善好施,怎麼可能墮落做狗?
佛陀指點家主到大狗愛去的房間挖寶,果然挖到一箱金銀財寶;
家主才相信大狗是父親投胎來的。
——大狗的前世雖有善業,但瞋習太重導致墮落畜生道;
而且把壞脾氣從前世帶到今生。
2
我們日常的慣性行為,都落入第八識成為業習種子。
業習就像陳年塵垢,牢牢黏附在咱的第八識裏。
所以,為什麼我們「需要」修行?
修行是要改善身心的慣性反應,讓我們修正行為;
學習活在智慧的當下。
您是念佛人嗎?以前遇到逆心的事,可能瞬間發飆;
如今已經念佛也發願了,應該能以柔軟心來面對;
如果仍隨順業習愛發脾氣,這往生的方向就錯了嘛!
柔軟心慈悲心的方向才能跟阿彌陀佛相應。
看看!大狗的前世也是善人,卻被貪瞋的業習拖累!
念佛求生淨土,修「淨業」者務必要「淨心」;
當「淨業」無法抵擋業習的「染業」,只能墮落惡道;
由於心念的方向就是三惡道,心想事成罷了。
3
我們在臨終時“最後的罣礙”仍會一波波閃現出來。
人,心頭最放不下的人,此生最愛或最恨。
事,牽掛家庭、事業,乃至房產、存款…。
物,習慣性嗜好,日日非它不可的業習,如菸酒。
愛抽菸看到有菸(幻境),煙癮上心頭、取菸就入胎;
愛喝酒的看到一杯酒,酒癮上心頭一拿酒就入胎了!
阿嬤臨終時,愛孫的幻象上心頭,心念一動也入胎了。
或許您這麼想,橫豎都要轉世,去哪投胎不都一樣。
六道中有三善道和三惡道,誰不想掌握生命權?
4
有強力業習(貪瞋癡)要小心!這是生生世世的沉迷。
每一世生命盡頭的臨命終時,業習一定會冒出來跟監;
貪來一支菸,貪來一杯酒,第八識帶著它就往前衝。
或許您說﹕我平時有念佛,也有定課呀!
唉!您念佛心力抵不住業習的“致命吸引力”啊!
看清自己的心,能一日不念佛,能不能一日無菸酒呢?
臨終的心念被菸酒糾纏搶人,阿彌陀佛卻搶不到欸。
並非阿彌陀佛來遲,慈悲的佛當然會尊重您的最愛!
(梵寫於2024.12.2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