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(佛七講述)
峨嵋山/千佛寨千佛岩/林景維居士攝影
※
雖然打佛七期間,只需要激勵大家用功,不適合多說理論徒生分別心。
但是念佛的心態很重要,你是自力念佛或是他力念佛;
或許很多人也不清楚自己是什麼心態念佛。
所以,今晚要簡單跟大家說明自力和他力的差異。
只能大概說明,至於有關個別的念佛思想,沒辦法在這裡細說。
※
中國淨土宗第一代祖師是東晉慧遠大師。
他主張往生淨土除了靠阿彌陀佛的願力,更要靠念佛人的自力。
慧遠大師以觀想念佛為主,坐禪入定觀想阿彌陀佛的相好;
主修念佛三昧於定中見佛,以作為往生淨土的依據。
雖然說是自力但沒有否定他力,因為他力(佛力)確實存在;
慧遠大師曾經三次在定中見佛。
所以,慧遠大師側重於禪觀念佛,自力多於他力;
這方法只有少數的「上根者」能修行,又稱為實相念佛。
※
直到北魏時,曇鸞大師出現了。
他是中國第一位提倡“仰仗佛力、帶業往生”觀念的人。
曇鸞大師依《無量壽經》所說,強調彌陀願力的重要;
並且積極倡導「他力本願」說。
這個理論對後世修行淨土法門的人影響很大。
他說:
「如果不是佛力加被,
如果念佛人不是仰仗念佛的增上緣往生淨土;
那麼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等同虛設。」
曇鸞大師以第十八願所說:
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,
若不生者不取正覺…。」
這個本願的內容在昨天已經跟大家解釋了。
第十八願很重要,是「他力本願」說的根源。
之後,隋朝道綽大師,私承曇鸞法脈延續——
「自力難行、他力易行」的本願思想,提倡持名念佛。
道綽大師將佛陀教法分判為兩種:
一聖道門,二淨土門。
這個分判是在教理上確立淨土法門的地位。
此外,他也積極勸人捨棄聖道門,改修淨土法門。
後來道綽的弟子善導大師更創立了淨土宗;
此時淨土門才正式成為中國佛教的宗派之一。
創立之後,善導大師到長安大力弘揚淨土法門。
據《念佛鏡》中說﹕
善導大師在長安西京寺內,與金剛法師辯論念佛法門的勝劣。
善導大師說:
如果念佛往生淨土是真實的,這堂內的諸多佛像當立即放光;
如果是虛妄的,就讓我直接墮入地獄!
說完,堂內的佛像果然都放出光明。
此事轟動長安,因此受他感化專修淨土法門的人非常多。
※
到了唐宋,中國佛教開始流行禪宗。
禪門是自力的修行,禪和子也念佛,但是念佛目的只是為了求開悟。
出家人的志願也多數熱衷參禪,喜歡做禪和子。
宋永明延壽禪師提倡禪淨雙修,他說:
「有禪有淨土,猶如帶角虎」。
說到這裡,諸位注意到了沒?
禪行者參究的心態是「佛來佛斬」,與念佛仰仗佛力相反;
當禪淨的方法融合之後,禪行者的自力心態,
與念佛人的他力心態,路徑完全相反。
不論是禪淨雙修,或由禪門轉入念佛,
如果有自力修行的心態,很難與「他力」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;
不能與佛願相應,又如何能往生淨土?
若有,至少要像慧遠大師一樣當生自力證念佛三昧喔!
否則來世一樣擠入六道去投生。
※
請諸位檢討自己念佛的心態,念念求生淨土;
是自力多於他力,或雖然信仰他力但也參雜自力;
或者純粹只想要通身靠倒阿彌陀佛?
現在念佛的心態決定是否能往生西方淨土。
時間到了,下次再補充說明。
我們念佛吧!
(梵寫於2023.10.26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