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
1
一位信佛茹素修行了數十年的佛弟子,
囑咐跟自己相差十幾歲,唯一的閨密兼好道友。
她說:將來我往生的後事要拜託你操辦了。
道友說:沒問題,但是你先生和兒媳會同意嗎?
她想了一下,說:他們敢不同意,不怕我找他們算帳?
道友笑了:現在你是一家之主,死了就不是啦!
…
人死之後有什麼風險?不再是一家之主的風險。
如今她已跨過八十高齡,等著以後驗證“風險”。
因為她的家人都沒有任何信仰。
本來就不支持她信佛,怎麼會依她意願辦佛事。
好道友難為呀!
不重視度化家人學佛,風險真的不小。
再說,一般後事都是為生者籌辦,衝著生者顏面的;
人死已沒有話語權,神識走得不開心,又能奈何!
2
不少佛教徒確實有此難事,家人信仰外道更糟糕。
曾經有信仰基督的子女,堅持要臨命終的長輩受洗。
以自我為中心,深信“信者永生”的晚輩何錯之有。
老人念了一輩子阿彌陀佛,難道是念了一個寂寞嗎?
且來參考《雜阿含經》的一則故事。
摩訶男長者請示佛陀:
弟子學佛多年,時時憶念三寶,常行善常布施;
萬一不幸發生意外死了,那麼我將會投生何處呢?
佛陀慈悲開示:
放心!不必擔憂,不要恐懼,命終後不會墮入惡趣。
因為大樹會順著斜勢倒下,河流會順著低勢流下去;
你已經長時間修習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護念三寶;
而且也薰習持戒、布施、聞慧,心意識具有正信;
諸多善業會讓你的神識上升,往生安樂的世界。
3
常念佛、常布施、常歡喜、常隨喜他人功德…;
——正如時常把髒布洗乾淨,洗久了會出現泛白。
常生氣、常罵人、常慳吝不捨、常做白眼狼…;
——就像把白布染上各種顏色,染久了變成黑色。
佛教說,白業植善,將上升;黑業作惡,必下墮。
黑白「習性」的養成非一日之功,而是積久成性。
這個故事說明日常「習性」有「薰習」種子的作用。
4
您有沒有認真思惟,要把人生的最後託付給誰?
兒女不可靠,另一伴可能先走,道友只能助念一時。
除了阿彌陀佛,我們還有誰能託付,可讓人安心靠倒?
以唯識法義來說,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是淨識所變。
念佛淨化業識,能使本來沾了黑的染識漸漸洗白…
時時念佛,阿賴耶識就能時時熏習佛號,產生力量;
這種淨識的力量並非強制“臨終受洗”所能改變。
因為今生所念的佛號深植阿賴耶識,將永為道種;
念佛種子永不消失,有“恒隨轉”的作用,累世相隨。
不論今生是病死或意外走了,不必擔心有沒有人助念;
當阿賴耶識最後離開色身,念佛的習性產生憶念效應;
心憶念故,必感應阿彌陀佛來接引,往生西方淨土。
5
今生修念佛法門的人不必擔心有後顧之憂!
當大樹日日向著西方傾斜的時候,
最終結果是向西邊倒下!
(梵寫於2025.2.2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