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佛教崛起,傳至中國,佛教遂被稱為「像教」。
——以像設教之意也。
佛像,能無言說法。其禪定、凝思的法像和神韻,傳遞了寂靜及解脫的聖者境界。
有一位法國小說家,他是諾貝爾獎得主。
曾經在自傳裡寫:
「有一年,我到巴黎博物館參觀,見到了幾尊沉默而單純的亞洲佛像,我感覺祂有一股力量,祂是在向受難的人類開展深髓的智慧和慈悲。
如果世間上真的有神來地球的話,我覺得那就是祂!
我好想、好想跪下來向祂禱告。」
某將軍贈送了一尊亞洲佛像給邱吉爾,他說:
「如果你的心受到干擾,請你來看看這佛像,保證你的心會獲得舒展。」
佛畫的作用也是如此。
曾經有一位美國年輕人在友人家裡,看到牆上掛著一幅千手觀音的畫軸,突然心像觸電一樣,感動流淚。他覺得中國的菩薩不是在畫裡,而是在他的記憶裡。之後他接觸佛教,歸依在宣化上人座下。
中國佛像畫,雖然是藉中國人物畫技法來傳布佛法,但宗教意義更勝於藝術層面,其宗教文化和宗教內涵,才是主導的推手。也就是,若沒有佛教信仰就沒有感動人心的佛像和佛畫等創作。
信仰的心,絕對是真誠而質樸,由信仰生起的念力,是唯一不二的,將所崇仰的理想繪畫出來,此心,是真實的情感和信念。
一張優美的圖像,能使觀賞的人感受畫家崇高的藝術修養。
而一卷莊嚴的佛像,卻能使觀賞者感受心靈昇華,散漫的心聚集了,凝神專心地,陶醉在無念的禪境裡。
這是因為過去從事佛教藝術的畫家、雕塑家,都是以虔誠的宗教信念,創作合乎佛教理想的作品,引導修行者或觀者回憶佛陀、禮敬佛陀,效法佛菩薩慈悲精神。
以像設教的深義在此——即便不見真佛,畫佛者或觀像者都能從佛像中產生信念,仰止唯佛陀,人成即佛成。
(梵寫於2019.7.2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