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佛修行(十九)以像設教



大乘佛教崛起,傳至中國,佛教遂被稱為「像教」。
——以像設教之意也。
佛像,能無言說法。其禪定、凝思的法像和神韻,傳遞了寂靜及解脫的聖者境界。

有一位法國小說家,他是諾貝爾獎得主。
曾經在自傳裡寫:
「有一年,我到巴黎博物館參觀,見到了幾尊沉默而單純的亞洲佛像,我感覺祂有一股力量,祂是在向受難的人類開展深髓的智慧和慈悲。
如果世間上真的有神來地球的話,我覺得那就是祂!
我好想、好想跪下來向祂禱告。」

某將軍贈送了一尊亞洲佛像給邱吉爾,他說:
「如果你的心受到干擾,請你來看看這佛像,保證你的心會獲得舒展。」

佛畫的作用也是如此。
曾經有一位美國年輕人在友人家裡,看到牆上掛著一幅千手觀音的畫軸,突然心像觸電一樣,感動流淚。他覺得中國的菩薩不是在畫裡,而是在他的記憶裡。之後他接觸佛教,歸依在宣化上人座下。

中國佛像畫,雖然是藉中國人物畫技法來傳布佛法,但宗教意義更勝於藝術層面,其宗教文化和宗教內涵,才是主導的推手。也就是,若沒有佛教信仰就沒有感動人心的佛像和佛畫等創作。

信仰的心,絕對是真誠而質樸,由信仰生起的念力,是唯一不二的,將所崇仰的理想繪畫出來,此心,是真實的情感和信念。

一張優美的圖像,能使觀賞的人感受畫家崇高的藝術修養。
而一卷莊嚴的佛像,卻能使觀賞者感受心靈昇華,散漫的心聚集了,凝神專心地,陶醉在無念的禪境裡。

這是因為過去從事佛教藝術的畫家、雕塑家,都是以虔誠的宗教信念,創作合乎佛教理想的作品,引導修行者或觀者回憶佛陀、禮敬佛陀,效法佛菩薩慈悲精神。
以像設教的深義在此——即便不見真佛,畫佛者或觀像者都能從佛像中產生信念,仰止唯佛陀,人成即佛成。

(梵寫於2019.7.20


好正的人生(二十七)唯業隨行


古德有一句話提醒:
「一旦無常到,方知夢裡人,萬般將不去,唯有『業』隨身。」
這「業」字,是佛教術語。用來解釋宇宙間一切的因果現象。
世間有沒有因果?並非不信就沒有喔!

您若用手機看新聞,手機沒電(因),必無法上網(果),不能上網(因),就看不到臉書或line的訊息(果)。因果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。
我們每一天、每一分、每一秒,乃至剎那之間都在「造業」!
當您看到負面的新聞事件,忍不住動氣,留言罵人(因)。此時此刻,您造了惡口業(果)!
類此,我們一日之中造了多少業?
說了兩舌罵了人就忘?可是因果不會疏漏,一秒之間,惡口為因,惡報為果,只是時間未到,坐等播下的種子成熟而已。
鍵盤俠客可要小心了,一念惡成為文字,不只傷人,惡口業將反噬自己,惡果還自受。

業——思想、性格決定行為,有了行為必然影響自己和他人,這種影響力稱為業力。
有造業,就有果報,業力決定眾生於六道中去哪輪迴,業力與果報之間的關係,就是因果法則。
人啊!空手來,奮鬥一生,終於有了家庭、事業、財富、名望等,成就非凡。可是死的時候,也空手去;竟不能帶走任何遺物,唯一能跟隨自己的是「業」。
再次提醒:
我們這一生的唯一,可以帶走的遺產,就是業。想放棄遺產所有權,都不行,這是宇宙因果法則的“強制執行業”!無一人能倖免。

業有三種,稱「身、口、意」三業。
業的造作是通過人的「身體、語言、意識」,來具體實現一切活動。身心活動造成了行為,而任何行為都會產生影響力,這一股力又會迫使人去造作新的行為,然後新行為再產生新的影響(自他)的力量。如此輾轉相生,形成業力網羅自己,自己竟無處可逃!
我們就是這樣!生生世世在網內的業力圈裡,於六道輪迴中兜轉。終究是自己種下了業種子,一切善惡業果唯有自己能繼承。

崇拜了神明,哪有任何宗教的神明來賜福,沒有的!福業,不能無中生有,禍業,亦如是;不是自己造的惡業,禍事不降。眾生自己造福,也是自己受。
當然,可以將福分享他人,使福業深廣。但是罪業卻只能自己獨享,至親不能代受。

請記住!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。」
人死之後,只有業相隨,業是我們“今生”延續“後世”的因緣,而今生的善惡果報是前世的延續,貫穿了生命輪迴,前世還有三世,一直無窮往前推(三世),以及無盡往後延伸(三世),所以三世因果是無止盡的,並非只三而已。

我們的心主導善惡行為——業是“心”的延續。
若不是前世有修,儲存了善業,您今生怎能相信因果業報,不懷疑六道輪迴呢。而別人為何不信?
佛法說,這天生的「善根」,是百世千生累積來的,是心跡的烙印。

我們現在正享受前世福業;美夢將醒;什麼都帶不走,能跟隨自己的,唯有自己“生前”的善惡業行。此業,將會影響我們下一世的“生處”。

(梵寫於2019.7.12

畫佛修行(十八)佛畫的功用



原始佛教時代,戒律中明文規定,佛弟子不可以作畫。
以佛教的根本精神來說,不僅不贊成禮敬偶像,亦不允許佛弟子們從事藝術創作的行為。
佛陀並非反對藝術,而是修持者應以解脫為重心。
雖然,當時佛教已經用壁畫莊嚴寺院,卻不鼓勵以藝術作為教化人間的工具。

佛陀入滅後,弟子們失去佛陀住世時的核心力量。於是出現象徵性的藝術作品來代表佛陀。例如,西元前一世紀是以「佛足、白象、聖樹、法輪」等圖案來代表釋尊;其中以蓮華譬喻佛陀的誕生,以菩提樹代表佛陀成道,以輪寶表徵佛陀說法,及立塔緬懷佛陀涅槃。
這些隱喻的紀念方式,在說明釋尊的崇高神格不宜以人類的形象來表現。

然而,佛入滅兩、三百年後,佛弟子們更深切憶念佛陀,於是出現了佛陀的雕像。
前文提到,《增一阿含經》卷二十八記載:優陀延王以旃檀木造佛的形像。波斯匿王也用紫磨金造立佛像。另外,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》卷二十八及卷四十五,也有為佛造像及畫佛形像的記錄。乃至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的律部及阿含部,亦記載「繒畫」及「雕像」的功能。

其實不論是雕塑、泥塑、木雕或用絹、紙……等材質來創作繪畫或塑造佛像,都已經違反釋尊的本意。然而,隨信佛的人日漸增多,藉藝術作品來接引世人親近佛法,已是時代所趨了。

對釋尊來說,不希望弟子們落入崇拜偶像的巢臼。
但對佛弟子而言,佛像的意義在引導未學產生信心;也能使已學者深植善根。所以,佛像是末法時期學佛人的源頭活水。
大乘經典極為肯定造立佛像的積極意義。
《法華經‧方便品》云:
「彩畫作佛像,百福莊嚴相,自作若使人,皆已成佛道。乃至童子戲,若草木及筆,或以指爪甲,而畫作佛像,如是諸人等,漸漸積功德,具足大悲心,皆已成佛道。」
本經肯定了佛像的功用——信佛、學佛,乃至畫佛,將來必能成佛。
因此,有能力繪畫的佛弟子,遂將創作佛像視為修行。
古德說:
「佛在世時我沈淪,佛滅度後我出生,懺悔此身多業障,不見如來金色身。」
有了佛像,初學者從聖像可以找到精神支柱。
——佛雖在心不在畫像中,可是佛弟子無像竟無以用心和植福!若以仰慕佛菩薩人格的心情作畫,從佛像畫中也能仰慕金色身;不僅自利,亦能利人益世。

(梵寫於2019.6.16


僧家日常——沒有任何理由



不曾細數自己離開僧團有多少時日了。
今晨回顧出家四十餘年的歲月,
從初入僧團到離開,
發現竟沒有值得懷念的人事。
乾乾淨淨,毫無一絲絲眷戀。

這四十多年的心地,
都播種了哪些種子?
播善念,那是必然且必須要種的!
然而,深入反省檢討,
播下善種時,同時也灑下了惡念種子。
曾經反抗、拒絕、蒙冤、委屈、生氣…

我不只一次脫離僧團。
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何,是天生叛逆嗎?
一位同道說:因為你不懂僧團文化。
以為心裡的謎團被拆解了,
但是,至今仍不懂什麼是僧團文化。
其實我並不想了解。

人心的問題從來只是自己。
要向內看,而不是向外找理由。
不外乎,是性格牽引自己生命的方向。
中途轉彎,沒有對或錯;
勇於承擔選擇,不貶低自己;
也不會自命不凡。

心性,必要學習向下低流;
流入眾生心,發願度生。
而僧格卻一定要抬起,
以佛法的標準來提昇自己;
不忘自己也是眾生之一,
也需要自度啊!

(梵寫於2019.7.16



好正的人生(二十六)說僧是非



某人常在道場走動,並主動供養法師小點心,日久清楚各法師的性格和口味,遂以不同的食品,投其所好。兩熟後,免不了對法師們各生異見;日久更熟時,她的異見加深,心裏暗批,品頭論足起來。

兩年前被某法師引薦來內苑精舍。
初見面,她非常熱情,帶伴手食品和點心。早上來,坐到中午,一起吃她買來的便當。然後又聊到傍晚。我和果相法師不好意思下逐客令,唉!難忍能忍。
到底她來聊些什麼嗄?東南西北說一堆。
其中,跟僧人說僧眾是非,像個評判官,未免太直白可笑了。
我們不想回應,禮貌笑笑,就聽她一人說。警惕自己可能成為她口中的題材。
她想再來,表示要天天來當義工。若是答應她,那我們的耳根豈不是日日受罪?

至今她應該還不明白為何被拒於“善門”之外!
假如跟她很熟,會明白點醒她的過失。如果他是我的學生,會直白糾正,不論他是否接受,都不會客氣。但是,對認識的陌生人,對“法不染心”的人只能無言以對。
孔子曰:聽其言而觀其行。聽一個人說話,還要觀察這個人的行為,是否言行一致。她說僧是非,可是卻時常供僧,言行不一致,可見受八婆習氣使然,並非惡意。
無惡意,難道是善業?供僧是善,說僧是非是惡,這一功一過;以因果業報而言,功過不相抵的。
供僧,有福;謗僧,有過。哪一個果報較大?
當然是謗僧、說僧是非的罪過大於供僧之福!

請讀虛雲老和尚的開示:
《地藏十輪經》說,在末法時代,眾生都看不到佛了,突然有人發瘋,剃髮穿出家人的衣服,在街上走一圈。這個人功德大不大?佛說,大到不可思議。因為出家人的形象,就是解脫者的形象。
在家人不能認為自己善事做得多,社會地位高,出家人似乎不如他,就起了傲慢心。
僧人代表的是三寶,是你恭敬的對象。即便這廟是你蓋給出家人住,你仍然要恭敬三寶。
有人說我供養出家人,出家人靠我養。這個觀念就特錯了,出家人的福報,是釋尊給的。釋尊用一毫毛的功德,就足夠讓所有出家人吃飽住好。反倒是,在家人要明白,福報是出家人給的。供養三寶,是三寶給在家人福報,是出家人對在家人有恩。所以當你再供養三寶時,記得要感恩三寶,感恩師父給自己培福的機會。
以上是老和尚的開示,您感想如何。

三寶之一,既然稱僧寶,此寶雖不完美,但仍然是寶。譬如有瑕疵的珍珠寶物,難道不是寶嗎?
破碎的黃金,絕對不是瓦礫!——僧寶從凡夫起修,德行難免有不如人意的,僧人若有過,自有因果;應以理性消融,切勿感性自生煩惱。

毀謗能助他人修解脫道的僧寶,影響他人錯失解脫,這過失會有多大呢?
這口業非常重!謗僧、說僧是非,佛經說是下地獄的果報。
所以,佛弟子要善護自己,不兩舌,不說僧眾是非。

(梵寫於2019.7.11

好正的人生(二十五)兩舌過失



佛陀為什麼重視妄語口業?
因為凡夫習氣太重,即便是信佛多年的佛教徒,也常常疏忽。世間人都知道口德很重要,何況佛弟子。以為說兩句是非沒什大不了,殊不知,學佛不修心,難入正道之門。佛陀的用意在提醒弟子們,修行要把最容易輕忽的過失放在心裡,做到不犯此戒。
有些人不僅參加修行活動,也去道場做義工,已經在福慧雙修了,竟時常犯兩舌口業,實在太可惜。

近日,又聽到一例,某甲說了某乙的小道消息。
我和果相法師都不以為然。
由於這件事關乎某乙的“清譽”,即便不相信,果相法師覺得自己不會是最後一人耳聞,想私下為某乙澄清。於是從某甲的消息來源探底,接著某丙出現了,然後再從丙及乙的共同好友某丁聽到真實情況,某丁才是原件的當事人,某丙以自己的疑念揣測別人,而多事去兩舌,傷害了乙的名譽。最後果相法師轉告某甲,一切都是道聽塗說。
幸好,某乙自始至終都不知道。
當然,我們更不會“兩舌”去轉告她的朋友毀謗了她。
——請注意!若去轉告真相給被毀謗的人,看似善意,其實自己也造下兩舌口業!——若真的出於善意,止語才是最善,是非到自己這裡為止。

為何佛弟子輕易犯妄語戒?
中國佛教律宗第一代祖師道宣律師說:
「此戒人多喜犯,良由妄業熏積,識種尤多,故隨塵境,動便虛構」。
凡夫阿賴耶識裡最多的惡業種子就是妄語。
我們累世以來,薰習累積的業種中以妄語最猛,遇到緣就會起現行。緣,是指所接觸的人事物;稍微不如己意,即“隨塵境,動便虛構”,這是被外境轉動了,虛構兩字,是指犯了妄語。
四種口業之中,前三有妄語、惡口、綺語,而佛弟子最容易犯的就是「兩舌」——挑撥是非,造謠、傳話生事,牆頭草、說人長短…。

有一位老法師開示:
說別人是非,對方有五分之一壞;而自己卻有五分之四壞。
人的壽命不長,但口業的罪命卻很長,那是翻倍再翻倍的長壽惡果,學佛人怎能不警惕、不恐懼乎!

(梵寫於2019.7.5


梵畫(三十四)梵音海潮音


菩薩坐在海邊的岩石上,沉默…。
《法華經》中說觀世音菩薩因為聽了海潮音而悟道。
而《法華經․普門品》有一段偈誦:
「妙音觀世音,梵音海潮音,勝彼世間音,是故須常念」。
這一段經文中的「海潮音」是譬喻。

由於海浪的潮起潮落,有一定的時間;
該漲潮時,它就起;
該退潮時它就會落,
這是藉海潮——象徵觀音菩薩教化眾生的時間。
何時要教化這個人,
何時要為這個人說法,
何時要讓此人培植善根,
何時要讓此人成熟善根,
乃至何時要助他們得解脫,
觀世音菩薩都不會錯失時機。

梵音海潮音,比世間所有音聲更為殊勝,
梵音,是指清淨的力量,如海潮般巨大;
聽海潮音聲,不是用耳根聽的。
不是我們用執著心,以及用耳能聽見。
而是用“聞性”聽無聲之音,
無聲即是無生,用耳根聽不見喔!
若能反聞這能聞之性,就能開啟智慧,
聞見當下空寂的真如佛性。

即便現在無法體驗這空寂無聲之音,
我們也要時時念念觀世音;
觀世音,您聽!
一心念觀世音菩薩時,當下,
……
聽到了什麼?
(梵畫/梵寫於2019.7.9

「信願畫佛」遠距佛畫教學招生


「信願畫佛」遠距佛畫教學招生
——內苑佛教文化學會

宗旨:
推廣中國佛畫,以佛畫為修行工具之一。
本課程以傳承中國古典佛畫藝術,即漢式佛畫為目標。
主辦:台灣內苑佛教文化學會
名稱:「信願畫佛」遠距班
師資:果梵法師

教學方式:以影帶教學為主、面授為輔(彈性)。
時間:三個月一期,及以單元為期,學費各階梯不同。
學員資格:歸依三寶弟子。
開課階梯
一、工筆佛畫白描班(階梯)
內容:從基本線描學習,次第進入佛畫工筆白描。
學員資格:無繪畫基礎者。
二、工筆佛畫彩繪班(階梯
內容:本班分次第階梯班。初階學習渲染及彩墨技巧。
學員資格具一年以上白描及彩繪基礎者。
請把習作拍照,寄到內苑信箱。
報名e-mailneiyuanculture@gmail.com
〜請用e-mail索取電子報名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