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人(24)貪靜是信願念佛的大病

——念佛人的大安樂(佛七講述)

峨嵋山/千佛寨/千佛岩/林景維居士攝影

這幾天看大家念佛的情形,坐念有問題的人很多。

農禪寺信眾多數有打坐習慣,有些人每次一坐念,

就閉眼不肯開口念佛,也不起來經行繞佛,這是貪靜喔。

貪著靜定的人你是來參禪的?或是來修四禪八定?

大乘的念佛法門是妙有,貪靜是捨去妙有的大用,

守著一灘死水,這是進入鬼窟洞去了。

四字佛號是活活潑潑的,不要修得死氣沉沉,貪靜在那裡!

這是死水,死水不長流,不要以為身不動就能入定了;

你守著自我硬殼,捨去佛號貪著身體覺受,粗妄想仍來來去去的。

每一次坐念,直直一句佛號念到底,這就是活水;

像大海水一樣,大海能養很多生命活物

至於止靜時間,就好像走路走得很累,讓你休息一會兒;

身體休息,但是心不能休息,止靜不是讓人瞌睡的。

仍要繼續默念佛號,可以用念佛數息法,或小聲念、金剛念。

貪靜是信願念佛的大病,請大家提起精神,把信願心提起來!

有人問:念佛妄想很多,一直努力斷妄想,妄想還是很多怎麼辦。

什麼是妄想?凡夫心的念頭來來去去,念念相續,這都是妄想。

妄想有生有滅,從第一支香開始到晚上,很多善念惡念想過去想未來;

甚至吃飯睡覺都在打妄想,想的都是生死輪迴。

你說希望斷除妄想,但是凡夫無法斷妄想。

證四果的阿羅漢不受後有,所作已辦,他該做的事都已經做完;

不必再輪迴,已經解脫生死了。

阿羅漢斷見惑和思惑,見惑是錯誤的知見,又稱我見;

思惑是分別的意識心,這是我執;見惑容易斷,思惑比較難斷;

斷我見不再被外境轉,斷我執才沒有粗妄想,但是細妄想還是有喔。

阿羅漢仍有細妄想,所以我們凡夫程度怎麼可能斷妄想。

假如解脫道這麼容易,凡夫斷煩惱了生死這麼容易;

那阿彌陀佛就不必發四十八大願了!

就因為末法時期的我們,心思散亂,妄想煩惱太多,沒能力自己了生死;

阿彌陀佛才發願建設淨土,接引凡夫往生淨土。

念佛人不要處理妄想,發現有妄想,不理它,但是也不能住在妄想裡。

發現妄想又來了,趕緊貼心南無阿彌陀佛,只要你一直念南無阿彌陀佛;

妄想是客,偶爾來串門;阿彌陀佛是主,主人才能當家做主。

阿彌陀佛是正念,我們念佛是要把妄想轉為正念,用阿彌陀佛取代妄想;

妄想是生死流,阿彌陀佛聖號有大功德,能把我們從生死流中救起來。

但是,如果妄想太多,你就會被妄想拉走,因此當妄想來了,

也不能任由妄想主宰,此時要更加倍用心抓住阿彌陀佛;

譬如開車在上坡階段遇障礙,你就要用力踏油門,阿彌陀佛是油門;

又好像你在走上坡路,走不上去這心必須加一點力;

這個心力是對阿彌陀佛有強烈的信心和願心,才能堅持下去。

堅定的信願心比妄想更重要!

一句佛號的光明如太陽,妄想是浮雲,即使浮雲飄來飄去;

卻不妨礙太陽的光明。

以此來體會,當你貪靜陷入昏沉的時候,是不是在拒絕光明?

所以,散心念佛還比貪靜好,貪靜是進入黑洞裡,在黑暗中不見光明!

總之,妄想不會比貪靜的障礙大,貪靜是被身體舒服的覺受騙了,

請不要把佛七當禪七喔!

提起你的信願,不錯過每一句念佛聲,開口大聲念佛!

(梵寫於2023.10.3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