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恩(46)菩薩的使命

 

數年前一位抱著母親去醫院看診的中年人,被媒體爭相報導,引來轟動。當孩子生病了,母親會急抱兒女去看病,不會成為新聞事件,因為世上的媽媽多如此,這太平凡了。

而懷抱老邁的母親去看病,變成大新聞,從來沒有兒女這樣做;不平凡的孝行,令人感動。

這個時代,病床前的孝子能有幾人?

釋尊重視孝道的觀念,佛弟子都應該了解。

《佛說父母恩難報經》是後漢安世高所譯,佛門孝經之一。

釋尊對所有的弟子說:

身為子女者,縱使「右肩負父,左肩負母,經歷千年,正使便利背上,然無有怨心於父母,此子尤不足報父母恩。」

想像這個畫面…,兩肩背負父母行走上千年,背上沾染父母的大小便,仍不會埋怨父母,即便這樣,還不足以報答父母的恩情。

我們若做不到,就不要以為今生已經行孝道了!


有很多學佛的人,已發了菩提心,立菩提願,極為殊勝難得。

菩提心,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。

菩提心為成佛之因,是大乘佛法的精髓。

而知恩感念父母恩,除了是菩提心的根源,更是「菩薩」行者修六度萬行的起點。

凡夫生起菩提心後,在佛法的地位忽然尊貴起來了,當下就可被尊稱為「菩薩」。雖然仍是凡夫,卻已經不是博地凡夫,而是凡夫菩薩。

很多佛教徒看到同道,就稱呼對方為菩薩,未免過於謬讚。

人人都是菩薩,這個菩薩之名,太濫用了。

不懂菩薩應如何行持,不知報四重恩,反而破壞菩薩美名。

 

釋尊勸佛弟子發「菩提心」之前,先要行者感念「母恩」。

不知感念母恩的人,怎會明白三寶恩有多深?

然而,佛恩雖深廣,卻不如母恩之親,因為母親生我育我,是自己親身的生命經驗,是給了自己大地的恩人。

不知恩不報父母恩,怎麼學著做“菩薩”呢?

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翻譯的《佛說父母恩難報經》中,提及佛弟子報父母恩,除了奉養及關心父母之外,更重要的報恩行為——勸導父母歸依三寶,持戒布施,及學佛修行

請勿忽略,佛教的善行並非一般世間的善,而是導向出世間解脫之路的至善。

人乘孝道乃世間法的基礎,唯一佛乘才是終極目標。

菩薩行者今生的使命!

用心度化家裡長者,以佛法的甘露孝養父母,才能報恩。

 

(梵寫於2020.7.28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