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
沒有大願心的人,通常沒有能力去關心「家人」的善願,而設法滿足他。
有時候知道了,反而會刻意阻止。
所以,常常聽見佛教徒分享心得,有兩類人。
一類:很感恩家裡那一位菩薩,成就我學佛的因緣。
另類:我是偷偷來拜佛,家裡那一位阿修羅會生氣不開心。
成就家人被尊為菩薩,阻擋家人的善願是阿修羅;
您要做菩薩,或做阿修羅呢?
※
上文中,野干列舉不肯圓滿他人善願的過失。
即使無法滿足別人的善願,不一定非做阿修羅不可。
可以慈言婉拒,說明理由。
若對方難以接受,那只好隨緣;
只要不是故意要阻擋或破壞他人的善願,即可問心無愧。
日常生活中,處處、事事,都有機會實現心底的善願。
例如,有一位三歲的孩子許下心願,要在新年的時候供養師父紅包。
媽媽很訝異,調侃她:你怎麼不給媽媽紅包呢。
大年初一,她兩手捧著紅包袋開心地說:師父!新年快樂。
幾十塊銅板的寶貝,不知她存多久了。
這孩子供養的善願無價,其未來的善果會茁壯增長。
※
通常佛教徒的善願有歸依三寶、供養三寶、行菩薩道等,
及其他種種利益眾生的善行。
歸依三寶是利益自己的大善願。
滿七歲就可以實現善願了,做長輩的您,願意成全嗎?
心有善願,已經萌芽就要早些灌溉學佛的種子喔!
孩子成為三寶弟子,在德行上只會更加向善發展。
父母的愛心不僅成就孩子的安全感,也成就自己的安全感。
因為把孩子送進善門,有善知識時刻提醒,幫助他明辨是非,有慚愧心;
孩子只會更善良,更有智慧,不會誤入歧途。
※
世間上最可貴的善願是什麼?
——求智慧(般若)。
所謂善願,要先立願,再發心。
譬如有人立願接引朋友學佛,於是善巧勸朋友布施。
起初她的朋友被動布施是為了友情,布施數次之後,
發現自己跟佛門越來越有關係,關心佛法說了什麼,
由被動轉為主動,參與佛門的修行功課,找到生命的「安全感」。
在短促的人生中找到恆久的安全——
佛弟子的安全感來自了解佛法義理,深信自業自得。
※
總結,生命安全感的根源是來自歸依三寶。
歸依三寶是打地基,有了根基就能往上建高樓;
佛門的樓層不少,孝敬父母、供養三寶、行菩薩道,利益眾生,
然後再往上成就佛道(成就了般若)。
(梵補寫於2022.6.3端午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