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干說法(十五)學佛卻不懂自己的心

 


仙人掌花/果相法師種植/攝影

佛教的帝釋天主,道教稱為玉皇大帝。

比起人間的大富之家,天神的福報更大,壽命很長;

祂們的身形高大,長相莊嚴。

天神福報來自祂們的「德」行——性格慈和,不瞋不惱。

然而,帝釋天主有自知之明。

祂說:天人也有嫉妒、瞋恚、驕慢、邪見等種種壞念頭

我們天界修十善業最難的是心戒。

心戒,是指戒「貪瞋癡」。

貪瞋癡是眾生“與生俱來”的心性,嬰兒初生就有的。

貪瞋癡被稱為三毒,這是指過度偏執的副作用;

其實三毒也有正面的作用。

例如貪善,比不貪善不行善還好。

生氣對自己或他人都不好,傷害自己身體,與人結惡緣;

但是菩薩為了教化剛強眾生;

有時也會顯現金剛怒目之相,訓斥惡劣行為。

如父母以瞋面教育孩子,比無知的寵溺更好。

至於癡這一項,比起貪和瞋,這癡只能害生命往下流去。

這是顛倒心,把無常執以為恆常,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痛苦。

過度癡情使人蒙蔽心智,殺人還自以為是;

社會頭條,往往是受不了山盟海誓變化,挺而走險的人;

他不知道堅固的山體遇到地震也會走山;

平靜的海面也會發出海嘯悲鳴。

所以,人間的感情逢地震或海嘯來突襲,變化是正常;

若癡心不改,那就可能烈火焚身,自害害人矣。

《俱舍論》說:「痴者,所謂愚痴,即是無明。」
心性暗昧,無知、無明,是為癡。
《唯識論》卷六中說:「諸煩惱生,必由癡故。」
眾生煩惱的根源都是從「癡」產生出來。

帝釋天主了解心戒難持,因為祂看清自己。

而我們人間行者是否也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?

貪,是過度偏執的愛心,喜歡時比黏糕還要黏人。

瞋,是過度偏執的厭惡心,討厭時負面情緒總隨著對方轉。

癡,則是不明事理之下做出貪心或瞋心的強烈反應。

因此,擒拿心賊要先擒王——先治癡心。

佛法說癡,是不信因果業報,不信有聖人有凡夫等邪見。

若能相信因果,癡症就好一大半了,這是治療生死絕症的法藥。

相信因果業報就會克制自己過度偏執的貪心和瞋心。

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未來每況愈下,去三惡道簽名吧。

癡心動念時,引來貪心和瞋心,然後三心合體,毒害自己的心,

使自己造下惡業。

學佛人!不要再說都是別人的行為使自己生氣。

不要再說:若不是她(他),我才不會這樣(惡形惡狀)。

三歲小孩會怪別人害自己跌倒;

但是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。

沒福報,因為貪心了;少德行,因為愛上瞋怨了;

而既無福又無德,則是執迷不悟犯上癡病了!

一切心病在於「癡」,不信因果不信善惡之念皆有果報。

學佛人先要學習看懂自己的心。

〈梵寫於2022.6.25
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