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畫(十二)六羅漢之三



須陀洹初果稱為「入流」,入聖者之流,聖人已無身見,不認五蘊(身心)為永恆不變。沒有「我」和「我所有」,走到生死邊際;亦「無所入」——“不入色聲香味觸法”,不分別六塵外境。

佛經說:「五下分結盡」。
「五下分結」就是將眾生結縛於欲界的五種煩惱,是初果所斷的「我見、戒禁取見、疑見」等見惑;加上「欲貪、瞋」思惑,稱為五下分結。
「欲貪、瞋」為思惑,思惑能使眾生感召欲界的生死(終於抓到了!我們輪迴生死的根源。)因此,初果雖斷了見惑,仍有思惑未斷,還需要往返人天接受七次生死。

思惑是什麼?
「思」就是心的煩惱。
我們的心裡有哪些煩惱呢?未學佛的人“不知亦不覺”。
已學佛的人較少嗎?那可不一定,煩惱水突襲氾濫時,極可能一瀉千里。

以佛教術語來說,思惑是情感上的,與“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”等相應的心理。所有我執引起的情緒、愛惡、衝動、掙扎…,包括貪愛五欲、貪求禪定、貪求神通、貪求神鬼境界,貪名車名牌名位等,都是思惑煩惱。
對照初果聖者無所入,不執五蘊,凡夫則“執著”身心五蘊的「我、我所」,稱為我執。
名字是「我」的代言人,我的家人、存款、房產…從屬於我所有。好事是我做的,我的功勞,沒有我,你和他們什麼都不行。
為了「我」這個老大(我最大),而與人對立,一秒翻臉。
——您的“我”是否能感同身受?這就是我呀!
——典型的思惑煩惱。思惑又稱為修惑,是修道時需要斷除的煩惱,因此又稱修所斷煩惱。
修行,就是“修正”自己,舉智慧刀向這個「我」,不是拿無明刀砍那個「他」。檢視自己,修對“方向”了沒有?搞錯方向是造惡業的。

二果「斯陀含」,梵語意譯為「一來」。
初果進修至二果,餘惑漸少,未斷的「欲界九品思惑」中,斷盡前六品煩惱,剩下的後「三品思惑」,只能滋潤宿業(前世的善惡業,善得福報,惡有厄報),死後則生在欲界,於「人、天」界中各受生一次,之後便可以證羅漢果。

三果「阿那含」亦為梵語,意思是「不來、不還」。
進修至三果「阿那含」時,已斷盡後三品思惑,斷了欲貪,就不染男女欲。即使在家弟子證此果位,亦不會想念男女色欲。因此,阿那含死後不生人間(欲界),而是生到上界(色界、無色界)。
生到上界的阿那含,等聖道現前時,三果聖者立即“斷惑究竟”,證入阿羅漢果,直接在上界入涅槃了。
——佛畫教學示範作品
表現方式:為中國人物寫意畫法。半礬紙。
落筆在紙上的水墨,快速滲開,臨時簡化衣紋線條,反而另有一番簡樸道氣。
很喜歡這種專心一意,隨機應變,挑戰變化之美。

(梵畫/梵寫於2018.11.21



梵畫(十一)六羅漢之二


佛畫教學示範作品

《涅槃經》云:「須陀洹斷見惑,如截四十里流。」
須陀洹(初果)要斷除“見惑”,必須像截斷四十里路急流水的力量那麼大,可見凡夫要證初果並不容易。
依論師說:「初果聖人是以智慧覺悟,斷除見惑。」

見惑是什麼?
「見惑」:見,是知見、見解;惑是迷惑。
見惑是以身見(我見)為主,與別人產生對待的關係。
見惑有五種,屬於錯誤的思想和觀念。
包括「邊見、邪見、身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」。

何謂邊見
認定人死如燈滅,執著空無,否定前世今生,這是斷見;
認定人死後永遠轉生為人,狗死必永生為狗,這是常見。
這兩種都是各執一邊的「邊見」。

何謂見?
撥無因果,不信四聖諦等,也是最重大,斷滅善根的「邪見」。
——凡是所有與佛法正知見相左的“不正見”都是邪見。
例如妙禪自創三聖教,稱如來宗。妄指佛陀即是基督教的上帝,自創靈性佛的名詞,且自封大成就明師,也宣揚人人皆可成就佛道。他偷竊佛法名相移花接木,魚目混珠,這大邪見毀了無數人的慧命!

何謂身見
曾經有一位中年企業家跟隨太太到農禪寺見聖嚴師父。看著太太虔誠地向師父禮拜,他站在旁邊冷眼瞧;太太催他跟師父頂禮,他不為所動。他想:一樣是人,我幹嘛要拜你!
對身體的執著,這就是「身見」。搭車時,身體與別人不小心碰撞了,感覺不舒服,也是身見。

何謂見取見
除了邊見、身見、邪見之外,還執著其他拙劣的見解,把世間的有漏法當成最美妙的快樂。
有一位先生回國陪太太到農禪寺參加法會,兩個多小時的法會,他固執地站在外面等。他批判:佛教真是迷信!
這就是「見取見」。誤解佛法了,還自以為是呢。

何謂戒禁取見
迷惑外道禁戒,外道說“學牛吃草,學狗吃糞”,能生天。
您信嗎?外道說恆河能清洗罪業,投火能燃燒煩惱。很多人真信且這麼做。這就是「戒禁取見」。

「須陀洹」斷見惑。斷了三結(我見結、戒禁取結、疑結)。
前二已如上述。
何謂疑結
即不受知見上的煩惱所迷惑,對佛法有絕對的信心。斷疑結是對三寶、戒律,對十二因緣深信不疑。
經云:初果聖者得「四不壞信」。即是對「佛、法、僧、戒」,都深信不疑。證初果之人稱為「見道」,就是見到解脫之道,已正確認知及體驗八正道、四念處、三十七道品等才是解脫生死之道。
對比上述所說見惑,您是否能明白,台灣的附佛外道,邪知邪見一籮筐。
如《楞嚴經》所云:「末法時期,邪師說法如恆河沙。」小心上當喔!
——佛畫教學示範作品
表現方式:為中國人物工筆畫之一。半礬生宣。
畫紙是半礬,水墨滲透渲染的速度比全礬宣紙快,因此勾勒線略簡,用筆速度稍快。
除非畫很費時的工筆重彩畫,只畫一張。
其他如寫意白描、或寫意彩墨等,同一張畫稿,我很喜歡嘗試不同效果,不追求完美,而是享受專注一心帶來的禪悅。

(梵畫/梵寫於2018.11.18



好正的人生(二十二)不正口業


語言有沒有因果?
有一位愛開玩笑的女居士,她年過半百,仍不改其性,總喜歡說些似真似假的話,逗人為樂。由於這不認真說話的習性,竟害自己闖下大禍。
她年輕時與好朋友們出遊,開心之餘,慫恿朋友跟閨蜜的先生拍照,然後跟閨蜜說:你先生外遇了。並取出照片為證。
她說玩笑話,沒想到閨蜜真的信了,難過數日之後,自殺死亡。
鬧出一條人命,愧疚不已。她之後被“業障病”纏身,自己很清楚,多年病苦不癒的原因。

不正的口業從那兒來的?
大妄語
犯大妄語的動機——有欺誑心,蓄意要欺騙對方。
例如:沒修沒證,卻自說已證羅漢、菩薩果位,乃至佛果;或者尚未得四禪定,自說已得,或實際上未見天來、龍來、神來、鬼來,卻說見到天來、龍來、神來、鬼來等。
(有附佛外道,稱佛菩薩附靈而來,大開法筵;這是大妄語。盲信者竟以為遇到明師。)
再例:人家當面讚嘆你證果位了,真了不起喔。即便你沒有口頭承認,但沉默認可,不論出聲或不出聲,都犯了大妄語,因為心裡有騙人的動機故。
另外,我讚你是聖人,你也讚我是聖人,其實都不是;但是為了博取第三人等的恭敬和供養,這也是大妄語罪。
凡是,為了名聞利養,敢說自己已經證果或成佛,且大收徒眾,破人的法身慧命,都是墮地獄的惡業。

小妄語:信口開河、故意顛倒是非,講不真實的謊言,令人真假莫辨,例如為了選舉、財利而造謠,害人名譽。
無知於口業的惡報很可怕的,說得滔滔口水,先淹沒自己!

惡口:個性刁蠻,不斷謾罵人,乃至沒來由的詛咒別人。這是慢心的習氣,有的人(外道)會惡口罵詈三寶,造下三惡道的業報。
脾氣火爆,口德很差的人,盛怒無情,口噴髒水,用不堪入耳的惡言傷人。俗話說:傷人一語,利如刀割。惡言如劍、如斧,能害人殺人的。

兩舌故意搬弄是非、挑撥離間。我見過好心當和事佬,為人轉話竟然造成對立衝突,雙方都怪他,把小事變成大事;這是沒智慧,熱心卻做了壞事。若為了引起事端,而蓄意去兩方磨舌,這種果報將導致自己家庭不和諧,家人常分離。

綺語:心浮躁,喜歡講黃色笑話,或討人喜愛的諂媚話,待人不誠懇;這種果報是,即便他說了真實語,也沒有人肯信受。

這種惡口的因果會如何?
——依因果律來說,愛用狠戾及粗俗話罵人者,犯惡口業,當業果成熟時,墮地獄道,受盡眾苦折磨。受完地獄罪,轉生餓鬼,常有蛆蟲或膿血從其口中流出,…再從畜生道出,轉生為人;其相貌極為醜陋,牙唇不全,口有臭味…。
《大智度論》云:「以是罪故,經九十一劫墮畜生中。」

(梵寫於2018.5.15


梵畫(十)六羅漢之一


——佛畫教學示範作品
羅漢畫亦為佛畫的題材。
表現方式:中國人物工筆畫之一。淡彩。礬宣紙。
依佛法修行,入聖果之流有四個位階:
須陀洹(初果)、斯陀含(二果)、阿那含(三果)、阿羅漢(四果)。

初果「須陀洹」,意譯「預流果」。
即初入聖者之流,這是聲聞果位最淺的,初果聖者還需要在欲界的「人、天」中各別受生七次,然後證阿羅漢果。

眾生輪迴生死的根源在「我見」,初果就是斷見惑(我見)。
佛經說:「斷三結」。結,是繫縛生死的意思。

我們形容放不下人或事,就說有“心結”。
張先〈千秋歲〉詞有一句:「心似雙絲網,中有千千結。」形容此心好似雙重的絲網,中間打著千千萬萬解不開的結。
眾生心不就是如此麼?
今人因此說“心有千千結”。真是太貼切了!
親情、愛情、友情,現代人有同志情、閨密情…。
蒼天不老,此情難絕。

當心裏打結時該怎麼辦?祈福、消災,點燈、奉獻…等種種祈求庇佑的行為,只能一時止痛,病根牢固的我們仍死抱著“我”,捨不得放開“我所有”——這就是眾生的心結。

「須陀洹」斷了三結(我見結、戒禁取結、疑結),沒有我和我所有,已經走到生死邊際。
譬如大樹的根被拔起了,一定會日漸枯萎。
然而,無根的大樹仍會發芽開花,難道煩惱會死灰復燃?
不必擔心,由於大樹吸收不到養分,難以生存,終有一日必將枯黃而死。
同樣地,初果聖者雖仍有潤生(再生)餘力,但苦海有邊了;在七次往生天界,七次重返人間之後,必然永斷生死。

在家弟子若證初果,可能身不由己,繼續承擔家庭與事業責任,卻並不妨礙他已經到達生死邊際。因為無盡的煩惱已經回不去了!期限內,他的煩惱必將銷融。

命運不濟、感情受挫時,花大錢找人補運…這些旁門左道對“煩惱樹”來說,產生不了作用,大樹持續開花結果子。
我們生命中所有的煩惱是我見,心結是我見。
解開心結,要自己來,這才是正信佛法。

(梵畫/梵寫於2018.10.19


好正的人生(二十一)日常思惟


《雜阿含》經,以及諸多經論,都曾記載佛陀上升到忉利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,然後回到人間。這對於把佛法當研究的人而言,實在難以置信。
所以,我們學佛的理想是什麼?
不只是增長佛學知識,而且要真實學佛,學習在日常中體驗佛法。

四聖諦中的道諦以正見為核心,正見又以八正道中「正思惟」為標的,其他(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)皆為附從。
也就是,正思惟如射箭,想要射中箭靶,心性要正,目光要正,人身要正,一心貫注於目標。射中了,心不驕不喜,射不中,亦不懊惱。

信佛之後:
先要具「世間正見」。世間正見可保證生生世世得人身,有善因緣可繼續修行。
學佛之後:
應進一步具「出世間正見」——了解「四聖諦、緣起法則」——然後以正思惟來引發解脫意向,展開正見的修道生活,這才能遠離世間的思惟模式。

日常中,怎樣才是遠離世間的思惟呢?
世尊如是說。
一者,慎思明辨地深入思惟「無常」而向於「厭」。
此厭,即是“遠離”刻意的苦和縱欲的樂;對修行人來說,執著兩邊,都是苦。並遠離恩怨、名利、權勢、利害等。
例如,貪汙固然不對,執己清廉也不好;世間毀譽皆無常,好人讚嘆你,壞人毀謗你,不過是立場不同而已,局勢身分變換,或許給讚的人變成罵你的人。何苦為此傷神?人生苦短,才真是苦。

二者,進而要向於「離欲」:
離欲不是要避世,捨繁華入山區過日子。而是日常生活中,要覺察自己內心的欲望如毒蛇,避之唯恐不及。
佛經有一個故事。佛與阿難出去托缽,經過水溝時,佛回頭看了一眼,跟阿難說:「阿難!有毒蛇!」阿難退後看了,也說:「有毒蛇!世尊。」
在田間工作的父子聽了,也好奇上前看了,發現是一甕黃金。於是歡喜搬回家變賣,忽然由窮變富,引鄰人側目,遂被告發。父子觸犯地上物皆是國王財的律法,竟差一點被波斯匿王砍頭。

這故事又讓我想起五月中旬的一則新聞。一位泰國和尚“幸運”中了樂透頭獎,卻為了有錢享樂而還俗,從早到晚酗酒,染上酒癮後,又“不幸”因酒駕而自摔死亡。
如何衡量幸運或不幸?如果他沒那筆錢,不會還俗,也做不成酒鬼。
但是,問題不在那一筆獎金,「離欲」的意思,在家人並非不能擁有財物。問題在人心的慾望。
——慾望如毒蛇!應覺察而避之。

遠離感官上的執著;聽到歌聲如秋風過耳,絲毫不動情念;待人處世,就像嬰兒揮著手足在“空”中舞蹈,不起好惡。
離欲故,身心泰然,即使“落海”了!亦會以放鬆的姿態任水運載,這出世間思惟的特徵,無求無得,不必掙扎。
最後,向於「滅」——念念出離,出離心並非冷漠無情,不關心世間。雖隨緣入世,但是此心標的唯有涅槃是求,而行八正道。

總結
八正道的「正見」及「正思惟」,主要目的在解決觀念以及思想上的顛倒。
「正見」似眼明之人,看清楚世間被無常的風浪追擊;然後以「正思惟」駕馭自己的心讓船隻順著風勢駕往解脫的方向。
此刻,我們就以正見為理想,深入正思惟,以意念導向出離世間的煩惱,標的明確,就可以開始實踐了!
(梵寫於2018.5.15




梵畫(九)悲母觀音


悲母觀音局部

這一幅佛畫,作於三十多年前準備甘露佛畫時,不久即被請走收藏了,沒有收入甘露畫冊裡。
粗粗幾筆畫在生宣紙上,祂是隱藏在我心裡的觀世音。
祂,是我的真心;是我真心仰望的,從心裡走了出來的“觀世音”,祂看著所有的眾生…,只是慈眼看著、聽著。

多數信仰觀世音菩薩的人,都懷抱著祈求的心態,希望觀音菩薩能庇護自己及家人平安、有福。
我從來不求菩薩給我什麼,但是此時卻很想祈求觀世音菩薩加持,給我們一個清淨空氣的人間“淨土”。
天天需要呼吸,但悲哀日日被警告緊閉門窗。迎風不要汙染之氣,竟不得不學習屏息的功夫。
很多人宅在家裡兩年餘不願意出門活動筋骨了。
他們說並非怕死,而是拒絕那要死不活的病苦!

佛弟子向觀音菩薩上乞下化,上乞伸手時,只為了求智慧;然後轉手下化時,把慈悲心給出去!
人人都可以成為觀世音,認真聽著、看著世間…
等待機會可一念除汙染。
看吧!身為佛弟子,輕輕的一念很可能重重烙下,牽一髮而動千鈞,左右了大空氣的風向。

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學習菩薩的慈悲,但慈悲之中不能缺少超越理性的智慧——
理性仍有我執冷眼的盲點,智慧是放下自己的偏執;放空自己,然後以智慧之眼觀察世間:
誰是世間的光明燈?我們可以。
誰的心中裝下他人的苦,想拔他人苦難?我們都可以。
是誰能仿效觀音菩薩,為人不為己。我們當然一定可以!

凡夫也有真心時,啟動真如智慧,不為自己,只為協力幫助世間脫離苦難而奮力給出真心。
此時此刻,「心」的業力之網,一直在網羅所有人心,以多數人心塑造台灣未來的前途,形成“共業的空氣網絡”。
——唯有慈悲和智慧,能夠「撥亂反正」。

慈悲之母,心裡眼裡只裝下芸芸眾生的苦難,因此循聲救苦;這是真心,真如啟動的大智慧。
凡夫也有真心,以出世之心入世,學習慈悲之母,明察世間,珍惜自己和眾生,在一念間!
(梵畫/梵寫於2018.11.12



梵畫(八)宇宙的母親


《甘露》畫冊作品之一


這一幅畫是粗線勾勒的白描菩薩像,尺寸很大。
掛在展覽會場,特別引人注目。
甘露畫展時,曾有數位佛弟子來參觀,立即熱淚盈眶拜下去!
拜好久仍不起身…。

至誠的感動來自內心深處。
觀世音菩薩對於信仰祂的人來說,祂是母親…
當時,我趴在地上起草圖,
趴在地上提著大筆沾墨迅速完成。
一張意猶未盡,再一張…;
當下有筆有墨,我與筆墨合一。
筆筆有力,那是傾慕菩薩的思念,和信念;
筆筆無念,那是以最至誠、恭敬、單純的心;
將觀世音菩薩呈現於宣紙上。

仰信之心,如子憶母;
因為透過人間母親的引薦,
讓我認識了宇宙大母親;
所以祂也是我母親的母親,
感恩不盡,…累世的母親。

觀音菩薩,是大宇宙的母親。
佛畫使人從表相中去思惟自己如何仰靠母親;
佛弟子仰靠宇宙母親給予精神救濟,
宇宙大母親說:
持念心經,開啟智慧吧!
“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

(梵畫/梵寫於2018.11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