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阿含》經,以及諸多經論,都曾記載佛陀上升到忉利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,然後回到人間。這對於把佛法當研究的人而言,實在難以置信。
所以,我們學佛的理想是什麼?
不只是增長佛學知識,而且要真實學佛,學習在日常中體驗佛法。
四聖諦中的道諦以正見為核心,正見又以八正道中「正思惟」為標的,其他(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)皆為附從。
也就是,正思惟如射箭,想要射中箭靶,心性要正,目光要正,人身要正,一心貫注於目標。射中了,心不驕不喜,射不中,亦不懊惱。
信佛之後:
先要具「世間正見」。世間正見可保證生生世世得人身,有善因緣可繼續修行。
學佛之後:
應進一步具「出世間正見」——了解「四聖諦、緣起法則」——然後以正思惟來引發解脫意向,展開正見的修道生活,這才能遠離世間的思惟模式。
日常中,怎樣才是遠離世間的思惟呢?
世尊如是說。
一者,慎思明辨地深入思惟「無常」而向於「厭」。
此厭,即是“遠離”刻意的苦和縱欲的樂;對修行人來說,執著兩邊,都是苦。並遠離恩怨、名利、權勢、利害等。
例如,貪汙固然不對,執己清廉也不好;世間毀譽皆無常,好人讚嘆你,壞人毀謗你,不過是立場不同而已,局勢身分變換,或許給讚的人變成罵你的人。何苦為此傷神?人生苦短,才真是苦。
二者,進而要向於「離欲」:
離欲不是要避世,捨繁華入山區過日子。而是日常生活中,要覺察自己內心的欲望如毒蛇,避之唯恐不及。
佛經有一個故事。佛與阿難出去托缽,經過水溝時,佛回頭看了一眼,跟阿難說:「阿難!有毒蛇!」阿難退後看了,也說:「有毒蛇!世尊。」
在田間工作的父子聽了,也好奇上前看了,發現是一甕黃金。於是歡喜搬回家變賣,忽然由窮變富,引鄰人側目,遂被告發。父子觸犯地上物皆是國王財的律法,竟差一點被波斯匿王砍頭。
這故事又讓我想起五月中旬的一則新聞。一位泰國和尚“幸運”中了樂透頭獎,卻為了有錢享樂而還俗,從早到晚酗酒,染上酒癮後,又“不幸”因酒駕而自摔死亡。
如何衡量幸運或不幸?如果他沒那筆錢,不會還俗,也做不成酒鬼。
但是,問題不在那一筆獎金,「離欲」的意思,在家人並非不能擁有財物。問題在人心的慾望。
——慾望如毒蛇!應覺察而避之。
遠離感官上的執著;聽到歌聲如秋風過耳,絲毫不動情念;待人處世,就像嬰兒揮著手足在“空”中舞蹈,不起好惡。
離欲故,身心泰然,即使“落海”了!亦會以放鬆的姿態任水運載,這出世間思惟的特徵,無求無得,不必掙扎。
最後,向於「滅」——念念出離,出離心並非冷漠無情,不關心世間。雖隨緣入世,但是此心標的唯有涅槃是求,而行八正道。
總結〜
八正道的「正見」及「正思惟」,主要目的在解決觀念以及思想上的顛倒。
「正見」似眼明之人,看清楚世間被無常的風浪追擊;然後以「正思惟」駕馭自己的心讓船隻順著風勢駕往解脫的方向。
此刻,我們就以正見為理想,深入正思惟,以意念導向出離世間的煩惱,標的明確,就可以開始實踐了!
(梵寫於2018.5.15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