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陀淨土(5)大乘佛教主角是菩薩

 

果相法師種植/攝影


台灣佛教徒被稱為「菩薩」,是從法鼓山開始。

當初法鼓山籌募建設經費,聖嚴師父鼓勵參與的會員行菩薩道,因而有此稱呼。

從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期間,陸續傳出釋尊的「本生」事蹟——這是指釋尊前世的修行歷程。

為何在釋尊涅槃之後,才傳出釋尊的「本生」事蹟?

因為佛弟子們懷念釋尊,想要表達崇仰的心意,而對釋尊的遺物、遺跡、及舍利塔等作種種的供養。

並且還以緬懷的心情,把釋尊的本生故事拱出來。

依佛教的說法,任何人都會累世轉生。

釋尊尚未成佛之前亦不例外,必有他的前世因緣。

佛弟子追敘釋尊的過去生,意外發現他經歷了無量無數的生死,而其修行的過程卻不同於一般人。

根據本生事蹟,釋尊有時投生做天神、國王、婆羅門、醫生、婦女、或商人等;有時投生為大象、猿王、鹿王、猴子、或金翅鳥等。由於釋尊在每一生都有救助眾生的善行,以及為了求法而精進捨命的德行。

於是,佛弟子把釋尊累劫修行的事蹟結集成通俗的教化體裁,稱為《本生譚》。

由於《本生譚》敘述釋尊以求「無上菩提」為終極目標,多生累世救助眾生,因此被稱為「菩薩」。

「菩薩」的定義是什麼?

台灣媒體,把一些泥塑木雕的土地公、城隍爺、牛鬼蛇神等神像,一律報導稱為菩薩。不只迷信,還誤導世人。

菩薩是佛教的名詞。以佛法定義,菩薩是「覺有情」之意。不只自己覺悟,也發願要幫助他人覺悟。

從初發心「發願」到成佛的階段,都稱為菩薩。

所以,菩薩是走向群眾,幫助受苦受難的人尋求佛道。

在本生故事裡,「菩薩」遇到災難或難解的困境時,必定會發願,而且以願為力!

每一次,菩薩至誠的心願都不可思議地實現了。

菩薩不僅將身外財物,如國土、珍寶、妻子、子女都布施,連自己的身體,手、腳,生命,也可全部施於他人,甚至還布施給禽獸們解飢。

例如:釋尊「捨身飼虎」的悲行,正是菩薩行的典範。

當太子菩薩看見母虎飢餓心慌,想要吃虎子以保命時;

太子心生不忍,心想:

「我勵志追求菩提大道,就是為了救濟眾生的痛苦,希望眾生能身心平安。我這臭皮囊將來難免一死,色身一樣會敗壞的,不如現在布施給母虎,以達到我慈悲眾生的願望。」

於是,菩薩毅然縱身投入虎口……。

本生譚》的故事生動活潑,菩薩犧牲自我的精神,啟發了大乘佛教不畏苦難,度化眾生的理想。

本生故事原本是小乘佛教所信仰。

到了大乘佛教初期,本生故事遂轉為「菩薩的本願」思想。

小乘佛教認為能成佛者只有釋尊一人。

但是大乘佛教主張,只要發願:「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」,

並實踐如釋尊一樣的菩薩行為,任何人都可以成佛。

這是菩薩本願思想的起源。

諸佛之所以能成佛,都要經歷「發願」的階段。

西方淨土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所成就。

(梵寫於2020.10.27

彌陀淨土(4)十方有多佛世界

 

果相法師種植/攝影

您能認識幾尊佛?除了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、藥師琉璃光如來;其他佛名能說上十位的,可能不多。即使常拜三千佛懺、千佛懺、八十八佛…,唱完佛名,回家都忘光了。

真的有這麼多佛成佛了嗎?

原始佛教有「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」三世佛的說法。

這是被《阿含經》肯定的,因為釋尊曾說“過去有七佛”,以及“未來出現人間的彌勒佛”,而釋尊是“現在佛”。這是三世佛的出處。

雖然阿含等經典承認過去及未來有佛出現,但卻主張「一世界一佛」,不會有二佛同時出現。因此,原始佛教認定唯有釋尊能成佛,追隨佛修行的弟子,最高的果位為阿羅漢,上去沒有了。

釋尊涅槃之後,部派佛教中思想開放的大眾部有一派主張「多佛思想」——娑婆世界有三世佛,他方世界有三世佛,所以,十方世界應該也有諸佛的存在。

這是打破原始佛教唯有釋尊一人成佛的思惟。

但是保守的上座部否定「現在、同時、有多佛出世」的說法。

至今,南傳佛教仍只認定釋尊是唯一的現在佛。

大乘佛教興起,認為成佛者不只釋尊一人,法界十方有無量的世界,每一個世界必有一尊佛在教化眾生,於是以“十方諸佛”泛稱所有的佛陀。

何謂十方?這是佛教的時空觀——宇宙空間有東、西、南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,合之為十方。大眾部推論,若每一個世界都有一佛,那麼十方有無數的世界,必然有無數無量的佛同時在十方國土。

在十方世界裏,有多佛同時存在。卻不同於釋尊所教化的世界,我們這裡是缺陷多、苦難多的娑婆世界,名為穢土。

而他方世界則是清淨莊嚴,並且有諸佛教化眾生,是為淨土。——是對比現實的人間,而表達出理想的清淨世界。

後來大乘佛典出現了,小乘佛教仍然否定大乘經是佛說。

姑且不論大乘「十方諸佛」是否佛說的諍論。

——中國佛教傳承大乘經典,自是認同大眾部的觀點,承認十方諸佛,並舉出五方佛、十方佛等佛陀。

《大智度論》中「釋初品中菩薩」云:

「摩訶衍中,種種因緣說三世十方佛。何以故?十方世界有老病死淫怒癡等,以是故,佛應出生其國。如經中說:無老病死煩惱者,諸佛則不出世。復次,多病人應有多藥師……。一佛不能度一切眾生……但一佛出世,如諸佛法,度可度眾生已而滅,如燭盡火滅……以是故,現在應更有餘佛。」

此段經文提示,眾生若沒有貪瞋癡及生老病死煩惱,佛就不會示現此國。不只娑婆世界的眾生需要佛來度化,其他十方世界也需要。佛度完眾生之後,緣盡則入滅,「如燭盡火滅」…,而現在還有其他的佛在度眾生。

「多世界多佛」的思想漸趨成熟,大乘佛教除了倡導現在多佛出現說,並揭示十方現在諸佛及其國土的名稱。如《賢劫經》記載千佛,《諸佛集功德花經》記有三千佛…。

總之,在大乘佛教中,三世十方諸佛無量無邊。

為了眾生而成就淨土,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。

阿彌陀佛淨土——即是諸多十方佛國淨土之一。 

(梵寫於2020.10.24

 

 

 

彌陀淨土(3)人人皆可成佛

 

果相法師種植/攝影


釋尊入滅後,佛教僧團內部的思想歧異,互相敵對,

僧眾內訌日益嚴重,於是漸漸分化,成立了部派。

初分為二,一是上座部;另一是大眾部,

之後陸續分化成十八部。

這是原始佛教進入部派佛教的時期。

概略言之,上座部派是屬於紀律嚴格、自我孤立,

遠離世俗人群的僧團。

他們堅持傳統的教導,遵循四聖諦、八正道,

只專注自己內心的成長,期待能成為阿羅漢聖者;

因為上座部派認為如此才能保護後代的僧眾修道。

當時,已是印度國教的婆羅門教屢次藉機迫害佛教,

上座部雖委婉妥協;但仍然選擇從社會中撤退,與世隔絕;不久,僧團即失去社會民眾的參與和支持。

而大眾部派中具有開放思想的比丘們,

多不贊成逃避塵世,自閉於山林修道的做法。

他們認為極端的利己主義,只關注自己修行;

早已違背佛陀普渡眾生的目的。

譬如釋迦牟尼佛證道後,並沒有離群索居,

反而四處宣揚理念,將他發現的真理傳播出去。

於是大眾部比丘採取積極的入世措施,

主動面對政治壓力,積極參與社會上的一切活動,

並且號召在家弟子們,要為提高自己的信仰力而奮鬥。

這種捨我其誰的傳道精神,促進了大乘佛教的興起。

兩相對比,上座部和其他傳統佛教的避世,被稱為小乘。

而主張入世,有大乘思想佛教徒則稱為大乘。

以大乘佛教徒的立場來看,

急於斷惑避苦的修行者畏懼生死,只想載自己,是小乘人。

而發願像一輛大車,或像一艘大船;

既能載己,又能載人的修行者,則是大乘。

因此,大乘的自覺來自思想進步的比丘眾和在家佛弟子,

認為只以出家人為中心的教團太消極,希望成立入世的佛教;並且強調在家人也能成佛。

另外,就涅槃的觀點而言,小乘和大乘不同;

凡夫著生死,小乘著涅槃;

大乘則未見“生死和涅槃”有何差別!

從此,大乘佛教興起,不再拘泥於出家或在家,兩者並不對立,因為“生死即涅槃”。

大乘佛教的特質在於以「利他」為先。

——在自己到達彼岸覺悟、解脫之前,要先救渡其他的眾生到彼岸——也就是,超越自利和利他的二元對立,把自利利他合而為一,實現「生死即涅槃」的修行和理想。

小乘(又稱二乘)的目標則是為己,只想早日捨離此岸(煩惱、生死),和大乘犧牲自己,全力利他的精神背道而馳。

大乘佛教另一特質,出家與在家的身分也超越二元,一併融合,在家人跟出家人一樣,皆以利世為己任。

大乘經典所弘揚的思想是:「人人皆可成佛」。

這種思想在當時的佛教氛圍中,被視為異端,被保守的僧團批判,或被驅逐之。

北傳佛教將大乘佛法傳入中國,成為漢傳佛教。

現在的中國、香港、澳門、台灣、日本、朝鮮半島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越南等地,皆流傳大乘佛法。

住在台灣的我們,有幸能傳承中國漢傳佛教。

若沒有中國長老比丘們來台灣推動大乘佛法,台灣佛教怎能從齋教脫胎換骨呢?我們要知恩報恩啊!

註:齋教是佛教支派,是以俗人身份維持佛教,住在寺裡,沒有能力傳播佛法。

(梵寫於2020.10.21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彌陀淨土(2)佛完成了人格或神格

 

果相法師種植/攝影

釋迦牟尼佛是神話人物,或是歷史人物?

假設釋尊是神,那麼他與人類的關係就隔閡生疏了,

神高高在上,人是神的奴僕,一切聽從神的旨意;

神有大能,人有種種不能,任憑神來主宰禍福。

神格與人格畢竟不同!

神的存在是虛無飄渺。

而人的存在則是肉眼能見、能證,能覺受。

且從佛經的記載來了解。

釋迦牟尼佛曾經對波斯匿王說:

「我也是人,父親為真淨王,母親名摩耶夫人,是剎帝利種姓。」

近代考古學家發掘出來的阿育王刻文,

佐證了釋尊的誕生地,即今尼泊爾南部德拉區的地方。

可見釋迦牟尼佛是歷史人物,而不是神。

這一點,正好印證經典記載:「所有的佛,都是在人間修成。」

如《增壹阿含經》所說:

「諸佛世尊皆出人間,非由天而得也。」

天神不能成佛,即便神下凡投生,

也要如是“學做人”,而且一樣要經歷修行。

既然釋尊在人間成佛,是歷史上的佛,

同樣是人類的我們,只要去實踐釋尊的經驗,

那麼,釋尊說“眾生皆有佛性”的論點,百分百可信。

接下來我們來了解,在人間唯有釋迦牟尼佛一人成佛嗎?

依《雜阿含經》中釋尊說:「我今得古仙人道。」

古仙人道即是“過去諸佛”所走過的道路。

——表示釋尊出生之前確實已有先覺的古佛存在,

古佛,都是由人修成佛的。

部派佛教傳說,釋尊在過去世曾受教於無數的“過去佛”。

據《長阿含》、《雜阿含經》中說,

釋尊之前有「六佛」出現於世間。

「六佛」包括「毘婆尸佛、尸棄佛、毘舍浮佛、拘留孫佛、

拘那含牟尼佛、迦葉佛等」,而釋迦牟尼佛為第七佛。

六佛是過去佛,釋迦牟尼佛是現在佛,…未來佛在哪裡?

《阿含經》記載,當人類壽命活到八萬歲時,

彌勒菩薩將會降生人間,與釋尊一樣在人間成佛,

世間才會出現未來佛——即為彌勒佛。

告訴您一個公開的秘密。

紅透了世間,人人都知道的“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”,

就是歷史人物——現在佛——釋尊引薦給我們的。

有人喜歡迷信神話,也有人只信自己,不信神。

釋迦牟尼佛教導人要信自己,不要盲信、誤信…,不要師長說了就信,不要權威說了即信…,信自己,是要去體驗、實證。

阿彌陀佛如實體驗,他的人格圓滿,福慧具足,成佛了!

阿彌陀佛也是由凡夫修成佛的喔!

所以,阿彌陀佛不是神,不是虛無飄渺的幻想。

(梵寫於2020.10.18

 

彌陀淨土(1)家家彌陀佛

 

果相法師種植/攝影

台灣人知道阿彌陀佛大名的人很多。

從中國佛教傳來的是:「處處彌陀佛,家家觀世音」。

現在則稱「家家彌陀佛,戶戶觀世音」。

彌陀佛與觀世音,在華人的信仰裡是家喻戶曉、婦孺皆知。

可以說,觀世音菩薩是我信仰彌陀淨土的啟蒙。

四十多年前,我因母病到龍山寺拜觀音,而接觸念佛法門。

母親往生,我堅持用佛教儀軌為母作佛事。

因為唯有真誠心深信,布施、誦持佛經,才能利益亡母。

當初在臨濟寺作佛事,見一群年紀很老的居士在佛堂念佛,

較年輕的也有六、七十歲,其中幾位已近百高齡。

我訝異地想:

「怎麼念阿彌陀佛的人都活這麼老啊!」

老人家念佛都活得很快樂,笑呵呵喔?!

信佛之後,所到之處都有念佛共修的訊息。

煮雲老和尚主持佛七,例假日去隨喜參加。

下午第二支香,隨大眾誦念阿彌陀經,念著、念著…

忽然,我手上的經本掉在地上!

老和尚悄悄地走來,啪啦一聲,用力扒了我的頭。

好尷尬啊!我迎向老法師的目光,還被狠狠瞪了一眼。

我臉紅低頭站著,反省——就是剛才誦經打了妄想害的!

誦經時妄念闖進來,想:

念佛真好!太好了!我要去勸誰、誰…來念佛,還有同事,不可以錯過她們…

阿彌陀佛!我真冤呀,我這不是“想要”發菩提心嗎!

出家之後,打了幾次禪七,從禪修中更堅定了佛法信心。

本是禪七道場,聖嚴師父竟要我籌辦「福慧念佛會」。

對我來說,這是難得的善因緣,扛起了教人念佛的責任。

聖嚴師父不在台灣時,一星期一次的共修開示,督促我們要及時成長。

經過數月的學習,立刻推動佛三,集眾念佛共修三天。

有了佛三的經驗之後,再更進一步籌辦佛七。

初開始,這些活動必須於聖嚴師父不在國內期間舉行。

因為師父回國,三個月內都舉辦數次的禪七,沒空檔了。

不論是佛三或佛七,常住眾都很配合,大家協力共同完成。

這是阿彌陀佛的加持力!念佛真好。

在佛七中,我不間斷地提示念佛法門的殊勝和念佛方法。

好多位參加佛七的蓮友對我說:

法師!謝謝您很用心,想把我們都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。

——我對念佛法門的信心,讓他們也感受到了。

確實如此,巴不得有能力把大家都保送到彌陀淨土,

一人一朵淨蓮,花開見佛“悟無生”。

經云:「若人但念阿彌陀, 是名無上深妙禪」。

因此古德也說: 「禪是凈土之禪, 凈土是禪之凈土。」

念佛念到「一心不亂」時,淨土即是禪。

回頭說,當時披剃一星期後,煮雲老和尚請聖嚴師父和我們幾位,

新出家的弟子在他住錫的精舍吃飯。

幸好!煮雲老和尚沒有認出我,在俗時,被他扒了頭的冒失鬼。

感謝!老和尚提醒,修行時不能任意打妄想。

煮雲老和尚主持佛七,聖嚴師父主持禪七;

禪與淨,本來是一家。

都是釋尊傳授的佛法,同樣可明心見性,可以了生死。

我從禪門入淨土法門,自栩為念佛人。

為了報四重恩,寫「彌陀淨土」系列文章分享。

感謝您!讓我有報恩的機會,圓我心願。

假如您也希望阿彌陀佛加持親友,歡迎轉發。

讓我們一起來「勸進行者」,朝著「家家彌陀佛」努力。

請期待下一篇文章,我會盡快喔。

(梵寫於2020.10.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