畫佛修行(一)請、或買、或賣?


我教學佛畫進入第十七年了。
在滿第十五年時,結束安和分院的課,以為可以封筆了。沒想到,又被舊學生說服,開了「遠距佛畫班」。透過網路,老人家不必每週趕遠路,一個月一次面授,是我教學佛畫的條件。
感念同學們肯委屈求全,這A班已有一年餘的實驗,同學們的畫作反而更成熟,或許透過影帶,能一再重複仔細觀摩,且願意重複學習,所以效果更好吧。

由於遠距教學的成效,數月前想規劃「初級白描班」,這也是被動因應部分新學員的心願,彼此成全,互相督促不忘共行菩薩道。
我想:自己這個年紀還能示範工筆彩繪,要偷笑了。眼力持續退化,居然一次次畫出細緻的線條,這要不是佛菩薩加持,怎麼可能辦到。心力強過筆力,筆力是世間法,心力則能出世間,心力即願力也。

「禪心妙相」畫展第一次講座結束後,公布「遠距初級白描班」的訊息,並接受當場報名。
有一位來觀賞畫展的居士問:
「我可以學習佛畫當一技之長,將來賣佛畫養家嗎?」
我直接回答:最好不要!
看她瞬間失望憂鬱的表情,我說:
需要養家,您去學習別的技能,去做別的工作,不要仰賴畫佛像求收入。這樣,你生活才沒有壓力,而且可以維持對佛法的信心。何況……
何況…的話還沒說出來,果相法師要我為人簽書,遂中斷跟她的談話。
第二次講座,她沒有來。那麼,且在這裡補充說明,順便給其他人參考。

為何不要把“畫佛像”當作一技之長,賴以餬口呢?
——因為,畫佛像是修行,是在做「佛事」。
或許有人以為,寺廟不也利用拜懺超渡法會等種種「佛事」,收取信眾供養的金錢。須知,這些「淨款」屬於十方常住,不屬參與的僧眾個人。
如何讓畫佛成為“淨心”修行的功課,而非“販賣”佛像以取私利?——可以扣除畫佛所需成本,再捐贈出去,或做公益事業。
這些成本包括裱畫費、印刷、展場費、雜費等。至於畫作的紙張、絹布、顏料…,要精算得一滴不漏,很難。但是應該要如是觀想:為了弘化佛法,與人結法緣而畫佛像,若有結餘,當屬公益款項。
例如:三十多年前,第一次甘露畫展中,有人“請”複製畫及原作佛像,我將大部分善款贊助中華佛學研究所。保留一小部分作為下次費用。可以支撐不為此化緣的原則——
要說明的是,我早期的佛畫不給人請畫的,為弘法而畫。之後給善信請畫,並沒有定價,而是隨喜功德,隨對方虔誠心意的喜。這佛畫因緣來自觀賞佛菩薩像的法喜,心有佛法,畫佛者與請佛像者都有法喜。人之間的緣分很奇妙,全在一念間的「相應」——佛畫非賣出,是被恭敬「請」走了!

甘露佛畫是告假僧團時的作品,展覽也是。
之後回到僧團。寒山樓主捐助一批作品給法鼓山義賣。聖嚴師父請來專家為其畫作定價,然後跟我說:
「我也請專家替你的佛畫作品定下潤筆費,以後有人請畫,就以此為準計價。」
聖嚴師父大意沒料到,我更是懵懂,定了潤筆費之後,我所畫的佛像變成藝術市場的“買賣關係”。這是直接引導「請」佛畫的人變成來「買」佛畫。
想不到,定下潤筆費之後,竟是“念念罣礙”的開始。
唉!請或買,買或賣,這之前我都沒有想過這麼細微。心障開啟——心裡有價,盤算一二,把請佛像變成買佛像;而畫佛像者心裡有價,也變成在賣佛像。
可畏的因果隱藏在這一念中!
(梵寫於2018.9.1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