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台山朝聖記(三十一)先修觀音後文殊


金閣寺在五台山最特殊,主殿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,不是文殊菩薩。我們對觀世音菩薩都很熟悉,觀音菩薩好像“婆婆媽媽”一樣,溫馨慈悲地,庇護我們。有人哭啼地祈求救苦救難,至誠懇切,死纏活賴祂,觀音菩薩對任何人一定「有」求必應。
而文殊菩薩的智慧法門,則像大禪師的“棒喝”宗風提示行者,直指人心!祂就是要眾生體悟一切「無」所得的空性。


從「有」到「無」的修行,應眾生根機之不同,將來都能得度彼岸。
其實觀音法門也能開啟般若智慧,只是我們太依賴媽媽,不想要長大,停滯於“有所求,有所得”的中小學層次,求平安、健康、長壽…,並以此為滿足。
因此觀音菩薩比文殊菩薩擁更多民心支持,民間信仰處處有觀音足跡,而文殊菩薩則專收高等生,僅止於進入空性法門,曲高和寡!
觀音菩薩救濟人間,似家庭醫生,聽你叨絮,下藥方,眾生祈求祂救命!
文殊菩薩則是二話不說,直接拿起手術刀,割眾生心瘤(我執),要你放下身心世界,成佛去!

急救身命,或是急救心智,哪個優先呢命沒了,如何修行慧命,當然要先救命了!因此初級生要多誦普門品、地藏經或持念佛菩薩名號,消業障,長保平安。“身命”保住之後,再尋求法身“慧命”。
身命先求「有」,慧命則要「放下有」放下多少,慧命就能提昇多少。佛教的智慧是指心智的高度,而「無」高度才是慧命最高的層次。
凡夫不知聖人境界,羅漢不知菩薩境界,菩薩則不知佛陀境界。佛陀法身常在,“法”身遍一切處。
而佛陀智慧的表徵就是文殊菩薩,文殊菩薩象徵法身慧命祂直指生命最高的層次——朝聖五台山的意義就是為了這個。
每一位虔誠的朝聖者都想見到文殊菩薩,因為文殊菩薩就住在這兒!然而,想要心外求見文殊菩薩,不如向内反求諸己,真智的空慧要內觀求己呀。
從有門進入空門,空門不空,是文殊菩薩的法;在踏入五台山那一刻起,文殊菩薩已在為我們演說妙法。有所體悟,才能感受到佛法的尊貴,以及了解慧命的重要。
※※※
寫完本篇之後,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真實故事,恰好與本文觀點一致
某人不信佛,見朋友們拜佛,也好奇一遊黛螺頂,拜五方文殊。深夜,他夢見文殊菩薩現身,告訴他:你應該先學觀音大士。
他很納悶,問:
您真的是文殊菩薩嗎?為何不讓我跟您學,卻要我學觀音大士呢?
文殊菩薩回答:
現代人福報差,多短命,學觀音大士如掛急診,先救命再說。我專收研究生的,現在快收不到學生了。
夢醒後,他半信半疑,不以為然。
第二天他來金閣寺,發現這裡正好供奉觀音菩薩。
於是他向住持法師請法:
金閣寺的主殿為何不供文殊,而是供觀音菩薩?
法師說:文殊菩薩是七佛之母呀!很多大菩薩要修很久才能通達智慧,何況現代人福淺命薄,未學佛就死了,怎麼能成就。
他非常驚奇,這一番話跟夢裡菩薩說的一樣,這才相信,自己真的夢見了文殊菩薩。
這個人信佛的經歷很有趣,中間一大段省略…。
之後,他在普陀山經過普濟禪寺,遇到一位老和尚(妙善長老,現已圓寂),問他:
「你是不是在五台山夢見過文殊菩薩?」
他驚訝地張口發楞…。
後記:
學佛人,不一定都從有門入空性法門,但根性好的,畢竟少數。
2017寫這一篇,只是繳交自己學佛心得,並譬喻之。
2018再次整理後,偶然聽聞這一則故事,恰好相印,著實令人法喜。
可見朝聖之行,冥冥之中已得文殊菩薩加持,與菩薩相印!
(梵重寫於2018.3.28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